自参薄伽梵,悔作辟支佛。
舍利何足言,劫前一枯骨。
【注释】
- 参薄伽梵:指佛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悔作辟支佛:意谓悔不该学辟支佛。辟支佛是古印度的一类菩萨,即现在佛教中的地前菩萨。“悔”在这里是悔恨的意思。
- 舍利:梵文sāri,意为身骨,这里指的是释迦牟尼佛的遗骨。
- 劫:梵文ka,音译为迦。
【译文】
自从参悟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后悔当初学成了辟支佛。
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又算得了什么?在劫前的岁月里,它不过是一件枯朽的骨头。
【赏析】
此诗写释迦牟尼佛舍利,作者感慨颇深。
首句说,他参悟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后悔当初当了个辟支佛。因为佛经讲空,而辟支佛是地前菩萨,修的是地上功德,所以佛经认为他不如佛,故作者说“悔”。
第二句说,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有什么值得称道呢?佛祖生前是伟大的,他的舍利也是伟大的,但在死后,在劫前的岁月里,不过是一件枯朽的骨头而已。这里用一个“何足”来否定前一句,意思是舍利虽好,但并不伟大,因为它只是一具枯骨;同时,也暗含佛祖虽伟大,却已离世而去,不能继续发挥其作用,因此也不应过于追求和迷恋。
此二句合起来看,就是既对过去有所反思,又对未来有所期待。一方面感叹自己当初没有真正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后悔当初选择了辟支佛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未来能够有更深的领悟,从而真正成为一位能继续发挥佛法作用的佛门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