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妙德躯,于焉暂栖止。
犹胜运乖时,棹入粥锅底。

【注释】

  1. 文殊洞:佛教名。文殊,即文殊师利,梵文Vairocana的译音,为佛之智慧第一,故称“大智”。据传文殊菩萨曾住此洞,故名。
  2. 老大妙德躯:形容人年老体衰但有高深的智慧。
  3. 于焉暂栖止:暂时栖息在这里。
  4. 犹胜运乖时:仍然胜过运势不顺的时候。
  5. 棹入粥锅底:船桨划过粥锅底部(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人生困境和逆境中求生存的诗。

首句“文殊洞”,指的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智慧与真理。而“老大妙德躯”则用来形容一个年老但拥有深厚智慧的人。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仍保持智慧的形象。

第二句“于焉暂栖止”,表达了诗人暂时停留在这个困境中的心境。这里的“焉”是疑问词,表达一种无奈和困惑。“暂栖止”则表明诗人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

第三句“犹胜运乖时”,则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困境中的不屈精神。这里的“犹胜”表示尽管局势不利,但仍胜过其他情况。“运乖时”则是指命运不佳、时运不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被困境所压倒。

最后一句“棹入粥锅底”,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这里的“棹”是船桨的意思,而“粥锅底”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困境之深。诗人以船桨入粥锅底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十分艰难,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生存下来。这既是对个人困境的描写,也是对整个时代背景的反映。

整首诗以文殊洞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智慧、态度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展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即在困境中仍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努力以求生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