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甲第与云齐,海燕无人不肯栖。
隔巷长干春十五,银筝偏唤一行啼。

下面是对《闺怨三首》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空城甲第与云齐,海燕无人不肯栖。” —— 高耸入云的城中楼阁,没有人居住,海燕却不愿停歇。
  • “隔巷长干春十五,银筝偏唤一行啼。” —— 长干街上十五日春光明媚,银筝声中只有一队人哭泣。
  1. 译文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个无人居住且高耸入云的城池,象征着一种空虚和寂寞的氛围。海燕作为候鸟,通常在有水的地方栖息,而这里无人居住,使得它们无法停留。这里的“无人”不仅仅是指没有居民,也暗示着政治上的失势或是社会的动荡不安。
  • 第二句通过“春十五”和“一行啼”表达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但银筝的哀鸣却透露出一种悲哀和孤独的情绪。这里的“一行”可能指的是一群或一组,而“啼”则是一种声音,可能是哭泣的声音,也可能是指其他形式的哀鸣,如风声、雨声等,反映了人们在春天里感受到的一种孤独和无助。
  1. 关键词注释
  • “空城”:表示一个废弃或未被利用的建筑,象征着某种失落或无用的状态。
  • “海燕”:通常代表自由和迁徙,但在这首诗中,海燕的缺席强调了环境的荒凉和人的孤立。
  • “长干街”:这是一条著名的街道,位于扬州市,以其繁华和历史悠久而闻名。在这里,春天的繁荣景象被用来对比城中的萧条和冷清。
  • “银筝”:古代乐器,常用来弹奏音乐,这里可能意味着音乐和欢笑的缺失。
  • “啼”:声音的表现,可以是对自然声响的描述,也可以是对社会现实或个人情感的表达。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刻画,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的“空城”与“海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失去控制的权力和混乱的社会环境,而后者则是自由的象征。这种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失望。
  • 诗中还通过对“长干街”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城市景象与城中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状,也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最后,诗歌中的音乐元素“银筝”和声音表现“啼”,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效果。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 总的来说,《闺怨三首》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的复杂感受。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成就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闺怨三首》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情感,还能从中汲取对于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