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山拥七闽秋,天入东南大海收。
雨后虹霓看不见,何人截取钓鳌钩。

【注释】

四怀:诗人自题诗集的篇目。

寔(shí):即实。

倍之:加倍地赞美。

风雨如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

绠(gěng)縻(mín):用绳结在一起的两根绳子。

“何人截取钓鳌钩”:意谓谁将虹霓当作了钓鳌钩(传说中的大鱼)。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对友人吴世贞的赠诗作了回答,表达了自己对时事的感慨。

首二句说:我自认为平生所为有如《四怀》诗那样,是实至名归的。

第三句说:次一等的作品有《四寄》等。

第四句说:最出色的作品就是这一篇。

第五句点明这首诗的题目是“四怀”。

第六句说自己和吴世贞的交情,仅次于于鳞(王守仁)。

第七句说:于鳞的诗已经挂冠归田,我们相见的机会不多。

第八句说:但只要有机会,就会见面,不必计较这些了。

第九句说:寄给我这首诗,是托言相会,不必多说了。

第十句说:也不必数落你见到我的诗句而感到不快,因为那是我情不自禁的私慰而已。

十一两句说:在《四怀》诗中,我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越王山拥七闽秋,天入东南大海收。

十二句说:雨后天空中的彩虹看不见了,为什么有人要把彩虹当作了钓鳌钩呢?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当时作者已五十岁,因避讳而称“余”,并自称“予”。诗中表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也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不安和人民的疾苦生活。全诗风格苍茫浑厚,感情沉郁悲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