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之山胜武夷,汀江如巴学字移。
但道江山多气色,不知新著谢公诗。
【注释】
于鳞:指李于鳞。四怀诗:李于鳞作的《四怀诗》。寔:实,的确。余世贞:余继登(字世贞)。次:次第,次序。“四寄”二句:指李于鳞有《四寄》诗,而余世贞则也写有《四寄》诗,并且次序排在李的前面。倍之矣:比李更甚。风雨如晦:风雨昏暗,喻政治黑暗。飞龙乖隔:比喻人才不得志,像蛟龙困在笼里一样。每一讽咏:每次吟诵、咏叹时。绠縻(guàn mí):用绳系住井上的吊桶或汲水瓶等,以取水时用的绳子。然又有私慰焉:然而还有个人的安慰。于鳞故已挂冠垂当得会耳:李于鳞已经辞官隐居了,所以说“已挂冠”,意思是他已经退隐了,应当有机会见面。寄以言托也是不必数子见之怀于鳞:寄托自己的意见给余世贞,也是不必数人见了余世贞就怀想李于鳞的意思。武平之山:指福建武夷山。胜武夷:胜过武夷的美景。汀江:流经福建省境内的一条河流。学字移:把“学”字从右移到左,即“学”变成了“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同僚们酬赠之作,其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第一首是和李于鳞的《四怀诗》,并表示自己愿效法李于鳞,为政清廉,不贪恋权位。第二首是和余世贞的《四寄》,并表示自己虽不能和余一样做官,但也要像余一样关心国事。
这两首诗中,都流露出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他对官场腐败现象的不满。
第三首是写景抒情。前两句描写武夷山的景色,后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不能和李于鳞一样做官,但还是要像李一样关心国家大事。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李于鳞的思念之情。
第四首是写景抒情。前两句描述了汀江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则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像李于鳞那样去隐居,但也要像李一样关心国家大事。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李于鳞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