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乳燕各争新,角黍蒲觞次第陈。
荐罢三闾还自笑,此生难作独醒人。
【注释】
榴花:石榴花,即榴花。
乳燕:小燕子。乳燕,指雏燕初飞,颜色如乳。
角黍:用黍(黄米)包裹成棱形的小食品。
蒲觞:用蒲叶编织成的一种酒器,盛酒供人饮用。
三闾:屈原的字。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遭谗被放逐,死于汨罗江。传说他的家乡在湖南、湖北一带,他死的时候正是端午节前三天,所以后人把端午节这天称为“端午”,也称“端阳”、“端五”等。
【赏析】
此诗为端午佳节所作,诗人以端午为题,抒写了对屈原精神的颂扬之情。
首句“榴花乳燕各争新”中,“榴花”即石榴花,“乳燕”则是指刚孵化出巢的小鸟,这两句写出了节日气氛和人们竞相庆贺的情景。
第二句“角黍蒲觞次第陈”中的“角黍”是用黍(小米)包裹成棱形小食品;“蒲觞”则是用蒲叶编织成的酒器。这两句写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做角黍,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第三句“荐罢三闾还自笑”中的“三闾”,是指屈原。屈原死后,人们用粽子来纪念他,并把他当做忠臣贤士来供奉,这就是所谓的“投粽子于江中”。屈原投江之后,人们为了寄托自己的哀思,纷纷划船去江中寻找屈原的尸体。然而,始终未能找到,于是人们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赛龙舟活动来纪念屈原。诗人在端午节这天饮酒作乐,不禁想起了屈原投江殉国的事,觉得很难做到像屈原一样忠心耿耿,不为世俗所动。
最后一句“此生难作独醒人”中,“独醒人”指的是能够保持清醒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很难做到像屈原那样忠诚正直、不受世俗所诱惑而坚持正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