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柳阴阴护帝城,春衫载酒爱流莺。
自是愁人听作泪,不关能唱两般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鸟声”是全诗的首句,“槐柳阴阴护帝城”,写春天里,槐树杨柳荫蔽着京城的景象,这既是诗人所见的景物,也是他内心感受的表现。“春衫载酒爱流莺”一句,写诗人在京城中,喜欢听流莺歌唱的情景。“自是愁人听作泪,不关能唱两般声。”两句一转,写因为听了流莺的歌而伤心落泪。“两般”即两种。“两般声”指流莺所发出的不同叫声,有喜乐之声和悲切之声。

译文:

槐树柳树的树荫遮护着都城的四周,我身穿春衣载着美酒欣赏流莺的歌唱。

我本来就多愁善感听到莺歌就伤心落泪,并非只因为它的歌声中有喜乐之声和悲伤之声。

赏析:

《春日行》共四首,此为其中第一篇。诗中以流莺的鸣声作为线索,写出了春日行乐图。“鸟声”一句起势突兀,笔力劲健。《唐诗三百首》:“初发咸阳桥,心飞向渭城。因看黄鸟舞,始见绿杨鸣。”“黄鸟”句与“绿杨”句互文相生,写诗人从咸阳到长安一路上看到黄鸟和绿杨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欣喜心情。而“春衫载酒爱流莺”两句则转入正题,写自己喜爱流莺,在春日里饮酒赏玩,流莺在杨柳间啼唱,声音悦耳动听,诗人听得入迷,不觉陶醉其中。“自是”二句转折,说是因为听了这些莺歌而感到伤感落泪,并不是因为莺歌中含有喜乐之声和悲伤之声的缘故。这里诗人用反衬手法,突出自己的孤独、凄凉之感。“两般声”一句,是说莺鸟有欢快的歌声和哀苦的鸣调。莺鸟的歌声或高亢激昂,或低吟浅唱,或清脆悠扬,或凄楚哀婉,或喜悦欢畅,或悲愤凄厉,千姿百态,各具风韵。但诗人却只偏爱那悦耳动人的欢快的歌声,而厌恶那哀苦悲切的鸣调。诗人的这种情感体验,正是人们常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种感情,既不是莺鸟本身所具有的,也不是它天生就有的,而是诗人个人主观感受的结果。所以诗人才说,“自是愁人听作泪”,并非是莺歌本身有什么喜忧之分。这首诗的构思巧妙独特,以流莺的不同叫声为线索,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变化贯穿其中,表达了诗人对流莺的喜爱以及对流莺鸣叫声的不同感受,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孤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