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南冠草莽臣,至今犹愧脱骖人。
那堪一掬酬恩泪,半入渔阳半入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十载南冠草莽臣,至今犹愧脱骖人。
    “十载”表明了时间的漫长,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人在草莽之中沉沦。”南冠”通常用来指代被俘或失去自由的人,这里可能暗示诗人曾经遭受某种困境或失意。”草莽臣”则可能指的是一位出身低微但有志向的官员,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较低,生活艰难却心怀抱负。
  2. 那堪一掬酬恩泪,半入渔阳半入秦。
    “那堪”表示难以忍受,无法承受的情绪。”一掬酬恩泪”可能是指诗人为了表达感激之情而流出的眼泪。”半入渔阳半入秦”中的”渔阳”和”秦”可能代表两种不同的情感寄托。”渔阳”是古地名,也常用来象征边塞;”秦”则可能代表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或是对某种情感的归宿。
  • 译文
    十年来我如同一个在草莽中挣扎的臣子,直到今天仍然感到愧疚,因为我未能像那位脱缰之马一样快速前行。如今面对这份恩情,我只能流泪,一半的泪水流入了渔阳,一半流入了遥远的秦国。

  •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的《答寄延绥王中丞慎徵》中的一首绝句。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感慨和复杂的情感。诗中的“十载南冠草莽臣”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在逆境中挣扎的形象,而“至今犹愧脱骖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迅速改变现状的内疚感。接下来的“那堪一掬酬恩泪”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无法抑制内心的感激之情,以至于泪水如注。最后的“半入渔阳半入秦”可能是对诗人情感的一种比喻,将感激之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流向了遥远的渔阳,另一部分则流向了故乡的秦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双重情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