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尘心惹世尘,阿私十格尚沉沦。
那知梵释诸天位,原是灵山九地人。
【注】楞严经:佛教经文。阿私:梵语,意为“自”或“己”。
偶阅楞严作
偶:偶然,不经意。偶阅楞严经,即偶然阅读了《楞严经》。
莫把尘心惹世尘
尘心:世俗之心,指人世间的名利、地位等。惹世尘:招惹世俗之尘埃。
阿私十格:意译为“自私”,意译为“十个格子”。
尚沉沦:还停留在世俗之中。
那知梵释诸天位
梵:梵天,古印度神话中的天神。释: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
诸天位:诸天界的神祇位置。
原是灵山九地人
灵山:佛教经典中,如来佛祖居住的地方。九地:指修行者到达的最高境界九个阶段。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佛法的感悟和理解的诗。首句“莫把尘心惹世尘”,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他认为,世俗之心如同世间的尘土,容易沾染,不应被其所迷惑。
中间两句“阿私十格尚沉沦,那知梵释诸天位”,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他认为,即使有着自私之心的人,也能登上诸天界的境界,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
最后一句“原是灵山九地人”,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作者认为,无论是凡人还是圣人,都是在灵山九地中修炼成长的人。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世界,但他们追求的是相同的真理。
这首诗通过对《楞严经》的解读,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告诉我们,要超越世俗的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同时,它也鼓励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