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蓝笋叩精兰,剥啄声停稚子欢。
懒病科头当六月,不因知已便弹冠。
【注释】
袁绳之:作者的友人,太常。起家:由布衣而入仕为官。
南少司空:指唐代宗时李勉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侍中、南少保、上柱国、检校司徒等职。走笔:急就,迅速写成。
蓝笋:兰草。精兰:兰花的别称。
剥啄:敲门声。
科头:不戴帽子。当:面对。六月:初夏。
弹冠:准备做官时的打扮,即把官帽上的冠子取下,用它来敲打衣服。
赏析:
首联描写诗人在与友人相见时的情景,“蓝笋”是兰花的另一种称谓,此处借指兰花。“叩”是敲的意思,“精兰”是指兰花的高贵品质。《诗经·小雅·斯干》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像雕刻一样地切磋琢磨。“精兰”比喻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剥啄”,敲门声,这里用来写友人来访时轻轻的敲门声。“稚子欢”则是指孩子听到敲门声后高兴地跑出去迎接。“稚子”指的是小孩子,“欢”则是喜悦的意思。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懒病”指诗人有病在身而懒得洗头;“科头”是不戴帽子的样子。“六月”是指初夏时节,天气炎热,诗人由于疾病未愈,不能像往常那样梳理头发、戴上帽子。“不因知已便弹冠”则是指没有因为知己朋友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颈联描写的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懒病”指诗人因病而身体不适,“六月”是指初夏时节,天气炎热,诗人由于疾病未愈,不能像往常那样梳理头发、戴上帽子。“不因知已便弹冠”则是指没有因为知己朋友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尾联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和祝福。“走笔”指的是快速书写,“走笔为赠”即表示这是诗人对友人的临别赠言。“蓝笋”是兰花的另一种称谓,此处借指兰花。“叩”是敲的意思,“精兰”是指兰花的高贵品质。《诗经·小雅·斯干》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像雕刻一样地切磋琢磨。“精兰”比喻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友情深厚。“剥啄”,敲门声,这里用来写友人来访时轻轻的敲门声。“稚子欢”则是指孩子听到敲门声后高兴地跑出去迎接。“稚子欢”则是指孩子听到敲门声后高兴地跑出去迎接。“剥啄”在这里代指敲门之声,形容友人来访时轻轻的敲门声。“稚子欢”则是指孩子听到敲门声后高兴地跑出去迎接。“稚子欢”,指孩子听到敲门声后高兴地跑出去迎接。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述与友人相见、久别重逢以及离别时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其未来前途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