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栖巴蜀峨眉顶,远见西天鹫岭无。
昨夜普贤乘白象,向余先解髻中珠。
注释:
峨眉山是佛教圣地,位于四川省。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形象,代表大乘菩萨行。白象是佛教中的吉祥物,象征智慧和福慧。髻中珠指的是发髻中的佛珠,象征着修行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山见到西天鹫岭的景象,以及昨夜普贤菩萨降临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画面,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曾栖巴蜀峨眉顶”描绘了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峨眉山顶上的寺庙。峨眉山是佛教圣地,吸引了许多僧人前来朝拜。这里的“曾栖”意味着诗人曾经在此生活,而“巴蜀”则是古代四川地区的称呼。峨眉山顶上的寺庙是诗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信仰的起点。
次句“远见西天鹫岭无”描绘了诗人看到远方西天鹫岭的景象。西天鹫岭是佛教中的一座圣山,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诗人站在峨眉山顶上,可以看到遥远的西天鹫岭,但似乎无法触及。这里的“无”字用得非常巧妙,既表达了距离之远,又表达了对西天鹫岭的敬畏之情。
第三句“昨夜普贤乘白象”则是描述昨夜发生的一幕。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重要菩萨形象,以慈悲为怀著称。诗人在梦中遇到了普贤菩萨,他骑着一头白象来到了诗人面前。这头白象象征着智慧和福慧,是普贤菩萨的象征。
尾句“向余先解髻中珠”则是描述普贤菩萨解下自己头上的明珠赠给诗人的情景。这个动作象征着普贤菩萨对诗人的教诲和关爱。明珠象征着智慧和德行,是修行者的重要法宝。因此,普贤菩萨将明珠赠给诗人,表示他的教诲和关爱。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西天鹫岭、普贤菩萨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修行的向往之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