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中原雅唱酬,向余何事晚方求。
但教寻得河源路,天柱昆仑在上头。
【注释】
谢全椒:指谢朓。汗漫游者:泛指漫游之士。汗漫游者二十载:谢朓自齐中兴后,游历名山大川,赋诗甚多,此指其二十余年的漫游生活。曩岁:往昔。以四律答谢:用四首律诗回复谢朓。方在斋居不能为和:正在斋居时没有写出回答诗。今岁:本年,这一年。复携七绝句见赠:又带着七绝(一种体裁的诗歌)送给我。一谈而别:只谈了几句话就告别了。辄依数报之:随即写了几首诗作答谢。
【译文】
谢眺是我的同乡令君谢全椒,他给我送来了归去来兮辞。
我在河源州做官有二十年了,去年曾以四韵诗寄谢朓,他在斋居中不能作答。
今年我又要带七言绝句去见谢朓了,我们只谈了几句话就告别了,随即写了几首诗作答谢。
【赏析】
这是一首酬谢诗。酬谢诗是诗人与友人间的一种应酬往来之作。酬谢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不特定的事物,如本诗中的诗人谢朓。酬谢诗的内容多是对对方的问候、道贺、感谢、慰问等。形式上一般是先写酬谢的话,再以自己的作品作答。这首诗开头两句即对谢朓作了亲切的称呼:“谢全椒”,接着点明“向余何事晚方求”:您以前什么时候来找我呢?意思是说,您找我的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一句是诗人设问,实际上是说,谢朓以前并没有找过诗人,因为诗人自己正是在斋居中的时候,所以谢朓才写信来约他作诗。这里诗人运用对话的形式,既表明了谢朓来信的时间,又表现出诗人与谢朓之间的密切关系。
第三句“但教寻得河源路,天柱昆仑在上头”的意思是:只要能够找到通往河源的路,那昆仑山的雄伟景象就会展现在眼前。这两句是诗人回答谢朓的诗。诗人在回信中表示,既然谢朓来信索诗,他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通往河源的路,而且一定会把昆仑山的雄伟景色描写出来。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了“昆仑”一词,既表明了自己是在斋居中写的信,又表明自己要给谢朓描绘的是一幅壮美的河源图景。
最后两句“七子中原雅唱酬,向余何事晚方求”是诗人对谢朓的回敬:当年谢朓在诗坛上是很有名的,他的诗写得很有水平。现在我也到了中年,也写了不少好诗,因此谢朓来信求我为他写诗,实在是不应该。
整首诗从内容上看是以答谢为主;从形式上看,则是诗人与谢朓之间的友好交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