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图隋宝额,舍利汉金人。
龟捧云蚨篆,龙蟠海藏鳞。
蹑空依日月,飞磴隔风尘。
入夜铃时语,摩空雁欲驯。
霞标象外矗,色界望中新。
万劫留真地,诸天护法轮。
空怜证圣眼,犹是滞凡身。
为有摩尼在,金篦与问津。

【解析】

本诗前两句写塔,后八句写寺。

第一句“浮图隋宝额”,是说塔有隋代的匾额;第二句“舍利汉金人”,是说塔中供奉的是佛教的圣物佛骨舍利;第三句“龟捧云蚨篆”是说塔上刻有云纹和龙形;第四句:“龙蟠海藏鳞”,是说塔下有海一样的水池;五、六两句:描写塔高入云,攀登之难;七、八两句:描写寺内景色幽雅。

最后四句写天宁寺。“霞标象外矗”,是说天宁寺在象外;“色界望中新”,是说佛国色界就在天宁寺内;“万劫留真地”,说明天宁寺是佛的真身所留下的;“诸天护法轮”,是说天宁寺是诸佛菩萨护佑着的。

【答案】

译文:

塔有隋朝的匾额,塔中有佛骨舍利。塔上的云纹龙形雕刻精美。塔下有海一样清澈的水波。登上塔顶可看到日出月落。夜晚听到寺院钟声。塔摩空欲飞,却与尘世相隔。佛光映照着天空。色界的佛国在天宁寺中。天宁寺是佛教圣地。天宁寺是众神保护的地方。

赏析:

首联写浮屠。浮屠为梵语“佛”的音译,即佛塔。隋代以前,佛经翻译时用“浮屠”来译佛或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始以“佛”字译之。唐以后遂沿称佛塔。

颔联写塔中所供之物。舍利是指释迦牟尼死后遗留下的牙齿、头发、皮肤等遗骸残存,称为佛牙,又称舍利子,是佛教信徒极为崇拜的信物。佛指佛陀。金人指金铜制作的器物,此处指佛像。

颈联写塔之高耸入云,攀登其上之艰难。

尾联写寺之幽雅。

这首诗通过写寺庙中的塔、殿,表现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