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屧径垂尽,招提天忽开。
山驱丹鹫下,泉卷白龙回。
石气清僧席,藤阴袅佛台。
铁衣双大士,金粟万如来。
寺愧题名隐,诗怜异代才。
游人日何限,无地着苍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诗人,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唐宪宗元和年间上进,屡试不第,遂出京游历。唐文宗开成初年还俗为僧。后受戒于洛阳龙门香山寺。大中末年(858年)又还俗。晚住长安荐福寺。他一生穷愁不得志,但诗作清峭奇僻,独树一格,有“郊寒岛瘦”之称,著有《长江集》。
诗句翻译:
- 步屧径垂尽,招提天忽开。
- 山驱丹鹫下,泉卷白龙回。
- 石气清僧席,藤阴袅佛台。
- 铁衣双大士,金粟万如来。
- 寺愧题名隐,诗怜异代才。
- 游人日何限,无地着苍苔。
注释:
- 步屧径:指经过的小路或小径。垂尽:走到尽头。招提:指佛教建筑。天忽开:天空忽然开阔了。
- 山驱丹鹫:指山上的山峰像是被一只红色的鹰鸟驱赶着。
- 泉卷白龙:指泉水像是一条白色的龙卷起。
- 石气清:指石头上的气非常清新。僧席:和尚坐的地方。
- 铁衣:指的是寺庙里的佛像。双:两个。大士:指佛像。
- 金粟:金色的稻谷,这里用来形容佛像身上的金色光泽。万如来:形容佛像的数量很多。
- 寺愧题名隐:因为寺庙的名字隐藏在山林中而感到惭愧。
- 诗怜异代才:因为这首诗是在古代写的,所以对作者的才能感到惋惜和钦佩。
- 游人:游客。日何限:每一天有多少游客。无地着苍苔:没有地方可以留下脚印,因为到处都是绿色的苔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灵隐寺的景象和氛围。首句写山路的尽头,突然天空开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第二句写山上的景色,像是被红色的鹰鸟驱赶着的山峰。第三句写泉水的景象,像是一条白色的龙卷起。第四句写石头上的气很清新,和尚坐的地方也显得特别安静。第五、六句写寺庙里的佛像,铁衣大士和金粟万如来都显得庄严神圣。最后两句写寺庙的名字隐藏在山林中,诗人对此感到惭愧,同时也对作者在古代写的这首诗感到惋惜和钦佩。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