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昔抚世,净乐已名都。
末法开金相,真王得宝符。
天从百战顺,人役万灵趍。
羽卫齐宸极,丹青出睿谟。
神功随现有,至理入论无。
莫泥群真位,遗编误老儒。
【译文】
神农昔日治理天下,净乐城已经闻名于世。
末法时期开创金相,真王得到了宝符。
天从百战顺利,人役万灵追随。
羽卫整齐地护卫着帝位,绘画出睿智的谋略。
神功随现成而存在,至理进入论述无碍。
不要拘泥于群真的地位,遗编误了老儒生。
【注释】
- 神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教民耕种,制耒耜,尝百草,被尊为医药之神。
- 抚世:治理天下。
- 净乐:地名,古都名。
- 末法:佛教语,指末世时代,即佛教传入我国后,因时势变化,教义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的时代。
- 开金相:指开辟新的佛教派别。
- 真王:指佛法中的正主或真佛。
- 天从百战顺:指天助百战。百战是指佛教徒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苦行。
- 人役万灵:指人役使各种鬼神。
- 羽卫:指羽林军。
- 宸极:指皇帝的帝居。
- 丹青:此处指画卷、画作。
- 睿谟:睿智的谋略。
- 群真:指众多真佛。
- 遗编:指遗留下来的佛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表达了对古代帝王治理天下和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宗教改革的赞扬之情。
首句“神农昔抚世”,诗人以神农之名赞颂了那位治理天下的先圣;次句“净乐已名都”则表明净乐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名城。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体现了诗人对净乐城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末法开金相”,诗人用“开金相”来比喻佛教在末法时期的一种创新和发展。这里,“末法”指的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而“金相”则是佛教中的一种象征,代表着佛教的本质和核心。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创新发展的肯定和赞赏。
接下来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佛教在末法时期的繁荣景象。第五句“真王得宝符”中的“真王”指的是佛教中的正主或真佛,而“宝符”则象征着佛教的重要法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得到正主支持,从而获得发展机会的赞赏。第六句“天从百战顺”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得到天的庇佑和支持。这里的“百战”指的是佛教徒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顺”则意味着这些挑战最终都取得了胜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肯定和赞赏。
最后两句“人役万灵趍”、“羽卫齐宸极”,则是诗人通过对佛教徒役使鬼神和羽林军护卫帝座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佛教在末法时期的繁荣景象。这些描述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徒们虔诚修行、精进不懈的精神风貌的赞赏,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赞美古代帝王治理天下和佛教传入我国后的宗教改革,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在末法时期能够创新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赞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