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氏饰繁辞,乃在丧其明。
子长下蚕室,述史拟麟经。
毋论委质亏,所爱千秋名。
夸诩尺寸长,冀与大化争。
无趾笑仲尼,桎梏被天刑。
何况于二生,没齿徒营营。

诗句解释:

  1. 左氏饰繁辞,乃在丧其明。 左氏指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左丘明,他是《左传》的作者,擅长使用复杂和详尽的言辞来表达。然而,这种繁复的修饰可能掩盖了他真正的智慧和洞察力。
  2. 子长下蚕室,述史拟麟经。 子长可能是一个古代学者的名字,下蚕室则可能是指他因为某种原因被贬至蚕室(一种用于囚禁犯人的地方)的经历。这里提到他“述史拟麟经”,意指他在狱中仍试图写作历史或撰写类似《周易》这样的经典著作。
  3. 毋论委质亏,所爱千秋名。 这里表达了一种观点,即不应因为一时的困境而放弃追求长远的价值和名声。即使面临委质(即失去自由或尊严)也值得,因为这关乎到自己的未来和声誉。
  4. 夸诩尺寸长,冀与大化争。 夸诩意味着自吹自擂,尺寸长则比喻个人的努力和成就。这里的诗人可能试图强调自己虽然微小,但仍然希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
  5. 无趾笑仲尼,桎梏被天刑。 这句话通过对比孔子和没有脚的人(无趾),暗示了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逃脱命运的限制,他们的努力和智慧最终也会受到限制。
  6. 何况于二生,没齿徒营营。 这里的二生指代孔子和庄子,他们都是著名的思想家。诗人通过比较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的命运和行为,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是最有才华和智慧的人也可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译文:

左氏饰繁辞,乃在丧其明。
子长下蚕室,述史拟麟经。
毋论委质亏,所爱千秋名。
夸诩尺寸长,冀与大化争。
无趾笑仲尼,桎梏被天刑。
何况于二生,没齿徒营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秋时期两位著名学者左氏和子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孔子和无趾的故事,强调了无论个人如何努力,最终都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智慧和历史价值的认可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