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共工氏,力欲吞九州。
馀愤竟何伸,举首触不周。
天为西北摧,地为东南浮。
万姓弃嬴秦,项籍首相雠。
白骨填函谷,濉水血不流。
虽无君人业,千载起雄谋。
战伐浩无终,吾生已马休。

【注释】

共工: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九州:中国古时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幽州。这里泛指天下。

馀愤:余恨。

不周山:神话传说中,天帝在西北建有九台,以制天下之众,故称天帝所居之地为“九天”。后来,人们便把天的中央称为“不周之野”,不周山也就成了天的北边的象征。

东南:这里指南方。

嬴秦:指秦朝。

项籍:项羽的字。

白骨填函谷: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县北,关内常有战争,死者积尸成丘,所以后人称函谷关附近的道路为“白骨路”。

濉水:即渭河,流经陕西,向东流入黄河。

君人:治理国家的人。

起雄谋:指发号施令,制定战略。

战伐:战争与讨伐。

马休:指停止战争,休息生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至正十二年(1352)春,从军陕州途中,途经潼关怀古而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使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从而感叹历史兴亡的无常。

首联:“吾闻共工氏,力欲吞九州。”共工氏是古代的一个部落,相传他因作水患而触怒天帝,被天帝命令治服水患,但未能成功,天帝就派他的两个儿子去代替他。这两个儿子就是祝融和句龙。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听说过共工氏曾经想要把天下都吞下去,但他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这里的“共工氏”指的是共工氏部落首领颛顼。“吞九州”是指共工氏部落曾一度企图征服中原地区。“力欲”是指共工氏部落首领颛顼曾经企图征服中原地区,但最终没有成功。这里的“九州”泛指整个中原地区。这两句诗通过共工氏部落首领颛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

颔联:“馀愤竟何伸,举首触不周。”意思是说:我的愤怒无处发泄,只能抬起头来触怒天帝。这里的“馀愤”是指颛顼部落首领颛顼曾经企图征服中原地区的失败后的愤怒情绪。“何伸”是指如何发泄这种愤怒情绪的问题。这里的“不周”指的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天帝的中央地带,也就是天地之间的交界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颛顼部落首领颛顼失败后的愤怒情绪的无奈和无助。诗人在这里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不周山”作为天帝的象征,将颛顼部落首领颛顼的愤怒情绪比喻为触怒了天帝,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于颛顼部落首领颛顼失败后的愤怒情绪的无奈和无助。

颈联:“天为西北摧,地为东南浮。”意思是说:天帝的力量被削弱到了西北地区,而大地的力量却在东南方向漂浮起来。这里的“西北”指的是颛顼部落首领颛顼曾经试图征服的中原地区。“东南”指的是颛顼部落首领颛顼曾经试图征服的其他地区。这两句诗通过对天地力量的变化的描述,表达了颛顼部落首领颛顼失败后天地之间的力量对比。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天地间的力量变化描述得非常生动形象,从而表达了对颛顼部落首领颛顼失败后的感叹。

尾联:“万姓弃嬴秦,项籍首相雠。”意思是说:所有的百姓都抛弃了秦朝,项羽作为秦朝的丞相,也是被仇恨的对象。这里的“嬴秦”是指秦朝,也就是秦始皇统治的时期。“项籍”是指项羽,他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后来成为楚霸王。“首相”指的是丞相。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秦朝灭亡后的感慨以及对项羽作为秦朝丞相被仇恨对象的同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秦朝的灭亡和项羽作为秦朝丞相被仇恨对象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于秦朝灭亡后的感慨以及对项羽作为秦朝丞相被仇恨对象的同情。

尾联:“白骨填函谷,濉水血不流。”意思是说:白骨堆积在函谷关一带,濉水流淌却没有一点血迹。这里的“函谷”是指函谷关,位于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濉水”是指渭水,流经陕西省中部,向东流入黄河。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函谷关一带的景象,表达了秦朝灭亡后的荒凉和残酷。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形象的手法,将函谷关一带的景象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从而表达了对秦朝灭亡后的感慨。

尾联:“虽无君人业,千载起雄谋。”意思是说:虽然我没有治国的能力,但千年之后仍然能够兴起伟大的策略和谋略。这里的“君人”是指治理国家的人,也就是领导者或者决策者。“雄谋”是指伟大的策略和谋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自己没有治国的能力但却能够兴起伟大的策略和谋略的伟大抱负。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和秦朝灭亡后的历史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了自己伟大抱负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通过叙述历史兴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