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寻幽巘,叩祠荐清蘋。
木落群姿尽,烂然见天真。
轻风飘须眉,萧萧若有神。
三字抉灵机,万古意忽新。
六经遂糟粕,千圣失经纶。
媚川在怀中,舍楫问鲛人。
笑彼愚公山,老昧襄城津。
重恐鱼目多,冥然骄自珍。
所以老氏叹,圣作大道湮。
下学而上达,吾意书诸绅。

译文

杖策寻幽山,叩祠献清蘋。
木落群花尽,天真烂然显。
轻风拂须眉,萧萧似有神。
三字破玄机,万古意新深。
六经皆糟粕,千圣失经纶。
媚川藏怀中,舍楫问鲛人。
笑彼愚公山,老昧襄城津。
重疑鱼目多,冥然自骄矜。
老子叹大道,圣人道湮灭。
下学上达理,吾意书绅边。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王阳明先生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深刻领悟。通过对阳明先生天真书院的探访,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来反思人生哲理。

第一句: “杖策寻幽巘”描述了诗人拄着手杖,寻找幽静的山峰的情景。这一动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句: “叩祠荐清蘋”则展现了诗人向祠堂供奉新鲜蘋果的场景,这是对阳明先生的一种敬意和祈求。

第三句:“木落群姿尽”,通过描述树木凋零后只剩下草木的景象,寓意着万物终将消逝,唯有纯真的天性才能显现。

第四句:“烂然见天真”进一步强调了在自然中寻找到的纯真与无邪。

第五句:“轻风飘须眉”,以轻风比喻人的神态,表现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

第六句:“萧萧若有神”则是对前句的深化,形容诗人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引导着他前行。

第七句:“三字抉灵机”可能指的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暗示只有实践才能真正领悟真理。

第八句:“万古意新深”表达了这种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充满生命力。

第九句:“六经遂糟粕”批评了当时儒学经典的无用,强调真正的学问应当是质朴而直接的。

第十句:“千圣失经纶”则是对儒家圣贤的质疑,指出他们未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陷入了繁琐的理论中。

第十一句:“媚川在怀中”可能指代的是江河湖海,暗示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第十二句:“舍楫问鲛人”可能是诗人在探索未知时,与海洋生物的交流,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第十三句:“笑彼愚公山”,用愚公移山的故事嘲笑那些执着于传统观念的人,暗指他们的顽固不化。

第十四句:“老昧襄城津”,这里的“老昧”可能指年迈,表示对岁月流逝的感受。而“襄城津”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诗人通过这个地名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

第十五句:“重恐鱼目多”,这里使用了“重恐”这个词组,表达了对真相被混淆的担忧。

第十六句:“冥然骄自珍”,意味着有些人过于自满,忘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第十七句:“所以老氏叹”,这里的“老氏”可能指的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他感叹大道的消失。

第十八句:“下学而上达”,这句话出自《中庸》,意思是从基础做起,达到高远的目标。

第十九句:“吾意书诸绅”,表示诗人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身上,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