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凤虽在罗,耻与凡枭近。
神龙刬其角,目固无鲛蜃。
火垂赤帝灭,风犹素王振。
角总吐英谈,冠弱流乂问。
平原援中绝,北海诚空奋。
艰难傍馀爝,廓落甘异摈。
交祢岂慕狂,拒郤焉为吝。
巢倾卵俱覆,梁逝室亦震。
反谐鄢陵祝,不睹山阳恨。
余本骨体人,千秋凛遗荩。
高咏长寝篇,分香随澌尽。
【译文】
威风显赫的凤凰,在罗网之中也感到羞耻,宁愿远离凡鸟。
神龙削去它的角,眼睛中已不再有海蜃。
火落于赤帝的灭亡,风仍然能振作起素王的精神。
角口吐出雄辩之谈,冠冕弱小却流着正义之气。
平原路断,北海空自奋激,艰难之际,傍余爝火之光,廓落甘为异端所摈。
交祢岂慕狂,拒绝郤氏而吝于辞让。
倾巢覆卵,梁木虽死,其室亦震。
反谐鄢陵祝,不睹山阳恨。
我原本骨体之人,千秋凛凛犹留遗荩。
长歌高咏,永辞人世,随澌水而去。
【诗词注释】
威凤虽在罗:比喻贤才虽在朝廷中也有受困辱的时候。
耻与凡枭近:指贤士不愿与平庸的人接近。
神龙刬其角:指皇帝诛除权臣。
目固无鲛蜃:指贤士眼中只有奸佞之辈。
火垂赤帝灭:喻指贤臣如遭陷害,国家将亡。
风犹素王振:指贤臣如能振拔时弊,国家将会中兴。
角总吐英谈:指贤士出使四方,宣扬圣德。
冠弱流乂问:指贤士辅佐明君治理天下。
平原援中绝:指贤士被朝廷罢黜,无法再起。
北海诚空奋:指贤人隐居不出,空有壮志。
艰难傍馀爝火:指贤士在国家危难之时,只能旁观无力相助。
廓落甘异摈:指贤人因性格古怪而被世人排斥。
交祢岂慕狂:指贤人不慕虚名而安贫乐道。
拒郤焉为吝:指贤人不受世俗名利诱惑。
巢倾卵俱覆:指贤人的清白名声被毁,如同鸡蛋和鸟蛋一起破裂。
梁逝室亦震:指贤人虽然离去,但留下的名声依然震动人心。
反谐鄢陵祝:指贤人死后被人诬告谋反而被处以极刑。
不睹山阳恨:指贤人在世时没有看见国家的衰败而深感遗憾。
余本骨体人:指贤人本来只是普通人。
千秋凛遗荩:指贤人一生清廉正直,留下不朽的美名。
长歌高咏:指贤人临终前仍慷慨悲歌。
分香随澌尽:指贤人死后化为尘土,其精神永远长存。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的一篇悼念先贤孔融的文章。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著名大臣、学者、文学家。他年轻时与北海相卢植、东莱太史张衡友善,三人常结庐在门下,并称为“三君”。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孔融与刘备、关羽、张飞等人一同讨伐陶谦有功,被任为北海相;同年秋,曹操征伐徐州,孔融与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但不久后因吕布背叛而被杀。
此文通过赞美孔融的高洁品质和忠诚节义来表达对先贤的怀念之情。文章开篇以“威凤”比喻孔融的才华出众,即使在朝廷中受到排挤,也不愿与庸才交往。接着用“神龙”比喻皇帝诛除权臣的举动,暗示了孔融曾遭受过这样的打击。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工作,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文章中还提到了孔融的“英谈”和“忠言”,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此外,文章还描绘了孔融离开京城时的无奈和悲伤情绪。
文章的最后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孔融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孔融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不朽的美名和崇高的精神。因此,当孔融去世后,人们都会怀念他的伟大事迹和崇高品德。这种怀念之情不仅体现在生前,更延续到了后世。可以说,孔融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