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色悬抗旌,流泉徇扶藜。
贪看香垆曙,忽已过虎溪。
古树绣上方,荒草掩前阶。
屈戍蔓蟏蛸,军持跃醯鸡。
寻胜冀获新,探往浩无倪。
昔希遗民誓,永怀尘外栖。
今憩东林轨,犹恋区中迷。
悔濯当自今,赏愧庶无睽。
《东林精舍》
晨色悬抗旌,流泉徇扶藜。
贪看香垆曙,忽已过虎溪。
古树绣上方,荒草掩前阶。
屈戍蔓蟏蛸,军持跃醯鸡。
寻胜冀获新,探往浩无倪。
昔希遗民誓,永怀尘外栖。
今憩东林轨,犹恋区中迷。
悔濯当自今,赏愧庶无睽。
注释与赏析:
入东林精舍
清晨的阳光高挂,映照在旗帜上,如同战旗在风中飘扬。泉水潺潺流淌,仿佛是为了搀扶着我前行。
译文:早上,我来到东林寺,迎接着朝阳,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注释:“抗旌”意为“高挂”。 “徇”意为“随从”。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到访东林精舍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东林精舍的自然美景和宁静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译文:我贪婪地欣赏着香炉上的朝霞,突然已经走过了虎溪。
注释:“香炉”指寺庙中的香炉,“香炉”通常用于焚香,象征着佛教的信仰和精神追求。 “虎溪”是一处自然景点,位于山涧之中,景色秀丽。
赏析:诗中的“贪看香炉曙”和“忽已过虎溪”,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早起游览东林精舍的情景。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不禁陶醉其中,直到忘记了时间。而当他突然发现已经走过了虎溪时,才恍然大悟。这一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不舍,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译文:古老的树木覆盖着天空,荒芜的草地掩盖了台阶。
注释:“绣”意为“覆盖”,“方”即“天”,“荒草”“掩”意为“遮盖”,“阶”是指台阶。
赏析:这首诗进一步描绘了东林精舍周边的风景。古老的树木如同天空一样高远,它们的存在让人感到庄重和肃穆;而荒芜的草地则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这里的“古树绣上方”和“荒草掩前阶”,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东林精舍周围的自然环境。
译文:军队的哨兵像蜘蛛网一样缠绕着墙壁。军旗在风中摇曳就像飞起来的鸡。
注释:“屈戍”指驻扎的军队,“蟏蛸”是一种小虫,用来比喻蛛网;“军持”指军旗,“酰鸡”是一种古代的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军旗随风飘动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继续描绘了东林精舍周围的军事设施,以及它们在自然景观中的映衬效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军营哨兵如蜘蛛网般缠绕在墙壁上的景象,以及军旗在风中摇曳、犹如飞起的鸡的形象。这不仅展示了东林精舍的军事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紧张气氛和军事防御的重要性。
译文:寻找新的胜景,探索过去的历史。曾经有誓言保护人民,永远怀念隐居的生活。现在休息在东林寺的路上,仍然迷恋于世俗的困惑。现在应该洗涤污垢,自我反省,不要背离初心。
注释:“探往”意为“探寻过去”, “浩无倪”意为“广阔无边”。 “希”意为“希望”,“遗民”指失去家园的人或曾经的人民, “尘外栖”意为隐居生活,超脱尘世。 “憩”意为“休息”、“停留”, “区”指地区、区域。 “悔濯”意为“洗涤污秽”,“愧”意为“惭愧”。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反思之作。诗人回顾了自己曾经为了保护人民的誓言而奋斗的日子,也怀念了隐居生活的美好时光。然而,现在的他已经离开战场,回到东林精舍享受和平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仍然对过去的纷扰感到困扰,因此决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内心变化过程,也反映了历史变迁对人们心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