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岭若攀天,下岭若穿井。
落日犹半规,深松已先暝。
事将馀兴败,足与归念梗。
时觉虬龙争,肃然发深警。
度竹坞岭
上岭若攀天,下岭若穿井。
落日犹半规,深松已先暝。
事将馀兴败,足与归念梗。
时觉虬龙争,肃然发深警。
注释:
①度竹坞岭:度过竹林中的山坞。
②上岭若攀天,下岭若穿井:上山如攀天之险,下山如穿井之易。
③落日犹半规:落日如同半个月圆。
④深松已先暝:深山的松树已经昏暗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山过程中所写下的诗句,通过描绘山势陡峭、日落西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一、首联“上岭若攀天,下岭若穿井”: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山路的险峻,上山时像攀天一样艰难,下山时却像穿过一个井底一样容易。这种对比突出了山路的陡峭,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二、颔联“落日犹半规,深松已先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落日如同半轮明月,而深山之中的松树已经开始昏暗,预示着夜幕即将降临。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无奈。
三、颈联“事将馀兴败,足与归念梗”: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登山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开始时还有余兴未尽,但随着天色渐晚,心情也逐渐变得沉重,甚至有些迷茫。这种心情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不安。
四、尾联“时觉虬龙争,肃然发深警”: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在面对自然景象时所发出的感慨。他看到山间的虬龙在争斗,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威严,从而引发了深深的警醒。这种感慨不仅是对自然的敬仰,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这首诗通过对山势的描绘和对时间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敬畏和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景物的诗歌,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心灵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