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辅瑚琏姿,清芬溢其齿。
二十典方州,三十赐金紫。
虽负循吏声,雅非中所喜。
魔来付禅观,战胜归名理。
馀事乃及诗,亦方开元轨。
贻君山林日,朗旷自此始。

【注释】

阳曲王:唐玄宗时名臣张九龄的封号。

瑚琏(húlǚ):美玉,比喻贤才。

齿:年齿。

方州: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县或市。

循吏:旧称奉公守法、政绩昭著的官吏。

魔(mó):指妖魔鬼怪或邪恶势力。

禅观:佛寺。

开元轨:开国之初的政治方针、政策。

贻:留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九龄在阳曲王任上所写的一篇感怀诗。

首联“明辅瑚琏姿,清芬溢其齿”,写张九龄的卓越才华和高尚品德。“明辅”即良辅,这里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孔子所说的“以德和民,不言而信”的话,赞美他辅佐君王,有如古代的良佐。“瑚琏”是贵重的美玉,这里比喻他的人品高尚。“清芬”指芳香的气味,这里比喻他的德行高洁。两句意思是:你像古代的贤人一样辅佐君王,德行高尚,名声远扬。

颔联“二十典方州,三十赐金紫”,写他的官职升迁和受到朝廷的恩赏。这是说他二十岁时开始做官,到四十岁时,已经做了地方长官了。“典”指掌管,“方州”指一方的地方长官。这两句的意思是:二十岁时你就掌管一方,四十岁后更是被皇帝赏识,封你为方州刺史,又赏赐你金紫色的衣服。

颈联“虽负循吏声,雅非中所喜”,“虽”、“所”二字是关键,表示转折关系。“循吏”即勤政爱民的好官员。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你是一位好官,但是皇帝并不喜欢你这样的好官。

末联“魔来付禅观,战胜归名理”,“魔”指妖魔鬼怪,这里暗指当时社会上的恶势力。“禅观”指佛寺,这里指佛教寺院。“战胜”指战胜恶势力。这两句的意思是:妖魔鬼怪来侵扰我,我就把它们赶到了佛寺里;战胜了妖魔鬼怪,我就可以回到朝廷,得到名分。

尾联“馀事乃及诗,亦方开元轨”,“馀事”指别的事务或工作,“诗”指诗歌创作。“开元”指唐玄宗初年。这两句的意思是:除了治理政务之外的事情,我都用来写诗了,这也是我的开国初期的政策。

全诗通过对张九龄生平事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鼓励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