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岿然老,故人握璿玑。
遂令武昌戍,阳春回赭衣。
曳裾时豹隐,推毂乃龙飞。
优游桑梓间,树惇以全归。
【注释】
四十咏高太史启:指唐代诗人杨炯的四首《登高》诗。四十,指年岁。高太史,即高适,时为吏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启,是书信的意思。
岿然老:屹立着,像山一样高大。
遂令武昌戍:于是命令在武昌驻守军队。武昌,古郡名,今湖北鄂州一带。
阳春回赭衣:阳春时节,万物复苏,草木返青,人们脱去冬日的褐衣而穿上春装。赭衣,褐色的衣服。
曳裾:拖裙。古代士大夫常穿长裙,曳裾即拖裙行走。豹隐:比喻隐居。
推毂(ɡǔ):荐举,引荐。
树惇:树立良好的声誉。
【赏析】
《四十咏高太史启》是一首咏史诗,写唐初诗人杨炯的生平与成就。此诗对杨炯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性的评价和赞扬,并对其诗歌艺术风格进行了评价。
“四十咏高太史启”起句点题,说明这是一首咏史诗。“杨公岿然老”,点出杨炯,用“岿然”二字形容杨炯的风采。“故人握枢”,意思是说,这位老朋友现在掌握着朝廷的大权。“遂令武昌戍”,“遂”字有“才”的意思,“遂令”即“才使”。“武昌”,地名,在今天湖北省鄂州市一带。这里用武昌戍边来比喻杨炯在政治上的成就和作用。“阳春回赭衣”,意思是说,春天来临,大地复苏的时候,人们的衣着也从褐色的冬衣换成了春衣——红色的衣服。“阳春”喻春天,“赭衣”是褐衣的代称。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杨炯的诗才,就如同春天一样,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的政治才能,就如同大地一样,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下面三句是说,杨炯曾经被推荐为官,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后来又回到故乡,得到了家乡人民的爱戴。“曳褵时豹隐”,意思是说,杨炯曾经拖着长裙(曳裾)离开京城,到外地隐居。这里的“豹隐”是指隐居山林。“推毂乃龙飞”,意思是说,后来他被重新召回京城,受到皇帝的重用。这里的“龙飞”比喻皇帝的圣明和英明。最后两句是说,杨炯虽然已经离开了朝廷,回到了家乡,但他仍然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声誉,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优游桑梓间”,意思是说,他在家乡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享受着乡里的安宁和幸福。“树惇以全归”,意思是说,他树立了良好的名声,最终得以保全自己。
整首诗对杨炯的一生进行了概括性的评价和赞扬,既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地位,又表现了他个人品质和才华。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