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气不灭,今古递流行。
岩岩富平君,所得何太赢。
朝籍未云久,浩然厌承明。
绌志终老亲,食力乃躬耕。
贷粟耻监河,独行异於陵。
峨峨獬豸冠,一出狐豕惊。
两分既以展,慷慨示平生。
訾亹探乱源,力欲奸谀清。
屈指及四五,天怒不为恒。
九关下虎豹,白日纷雷霆。
沈冥狴犴间,血肉浩纵横。
十载无生晷,万死有馀诚。
荷校诵遗编,庶几演周经。
茹甘岂以蓼,就燠岂以冰。
诚知非身计,心各有重轻。
终荷帝垂察,役服等齐氓。
未永鼓腹游,溘哉大命倾。
此疏忆昨传,夜灯尽荧荧。
片纸或只言,若引九鼎縆。
归骨二华颠,咸秦遍精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三杨诗》。这首诗通过对杨素、杨坚、杨俊三人生平事迹的叙述,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德。
诗的前两句“天地气不灭,今古递流行”表达了天地间的正气永远不会消失,历史将会流传下去。这里的“天地气”指的是天地之间的正气,而“今古递流行”则表示历史将会不断传承。
第三句“岩岩富平君,所得何太赢”描述了杨素的刚正不阿和廉洁奉公的品质。这里的“岩岩”形容杨素的态度坚定,“富平君”则是对他的敬称。而“所得何太赢”则表示他的所得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贪婪,而是因为他的德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第四句“朝籍未云久,浩然厌承明”表达了杨坚对政治的热情和追求。这里的“朝籍未云久”指的是他的官职并不长久,但他仍然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浩然厌承明”则表示他对朝廷的政治生活感到厌倦。
第五句“绌志终老亲,食力乃躬耕”描述了杨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里的“绌志”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志向,而“终老亲”则表示他愿意与家人一同度过晚年生活。而“食力乃躬耕”则表示他愿意亲自耕种田地,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第六句“贷粟耻监河,独行异於陵”表达了杨素的清高品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里的“贷粟耻监河”指的是他不愿意接受他人的馈赠,而“独行异於陵”则表示他在行动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第七句“峨峨獬豸冠,一出狐豕惊”描述了杨素的威严形象和震慑力量。这里的“峨峨”形容他的官位显赫,而“獬豸冠”则是古代官员的帽子,象征着他的权威和地位。而“一出狐豕惊”则表示他的行为足以让敌人感到震惊。
第八句“两分既以展,慷慨示平生”表达了杨素的豁达胸怀和真诚待人的态度。这里的“两分”指的是他的官职和地位,而“慷慨示平生”则表示他愿意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人。
第九句“訾亹探乱源,力欲奸谀清”描述了杨素的忠诚和正直。这里的“訾亹探乱源”指的是他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力欲奸谀清”则表示他不愿意为了谄媚他人而失去自己的原则。
第十句“屈指及四五,天怒不为恆”表达了杨素的坚韧不拔和不畏强权。这里的“屈指及四五”指的是他已经坚持了四五年的时间,而“天怒不为恆”则表示即使受到天怒,他也不会轻易屈服。
第十一句“九关下虎豹,白日纷雷霆”描述了杨素的威势和震慑能力。这里的“九关”指的是关卡重重的防御体系,而“白日纷雷霆”则表示在他的威慑下,敌人感到惊恐不已。
第十二句“沈冥狴犴间,血肉浩纵横”描述了杨素的英勇善战。这里的“沈冥”指的是深藏不露的状态,而“血肉浩纵横”则表示他在战场上英勇无畏,杀敌无数。
第十三句“十载无生晷,万死有馀诚”表达了杨素的忠诚和坚守。这里的“十载无生晷”指的是他已经在战场上度过了十年的时间,而“万死有馀诚”则表示他的忠诚值得用生命来换取。
第十四句“荷校诵遗编,庶几演周经”描述了杨素的博学多才和为学之道。这里的“荷校”指的是承受着学习的责任,而“诵遗编”则表示他努力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教诲。而“庶几演周经”则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够将这些智慧传授给后人。
第十五句“茹甘岂以蓼,就燠岂以冰”表达了杨素的谦逊和自律。这里的“茹甘”指的是甘于奉献,而“就燠”指的是乐于接受温暖。而这两个成语则表达了他虽然身处高位,但依然保持着朴素和自律的品质。
第十六句“诚知非身计,心各有重轻”表达了杨素的自我认知和人生态度。这里的“诚知非身计”指的是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在于个人得失,而“心各有重轻”则表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轻重之分。
第十七句“终荷帝垂察,役服等齐氓”表达了杨素被皇帝赏识并得到平等待遇。这里的“终荷帝垂察”指的是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信任,而“役服等齐氓”则表示他和平民百姓一样受到公平对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杨素、杨坚、杨俊等人的生平事迹和品质特点,展现了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和对他们精神风貌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