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岭既云夐,夹池亦以往。
讵若过君斋,悠然令神爽。
玄飔逗幽窱,白云团虚幌。
瞻澳来远姿,鸣皋流清响。
葱茜承露碧,嘹戾排空上。
匪由乘轩羡,庶谐君子赏。
高咏遂初篇,振衣发遥想。

【注释】缑岭: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夐,远也。玄窱:幽深的树林。澳:水边。清响:指鹤鸣声。

【译文】我登上缑岭,看到那遥远的竹鹤斋,又看到那美丽的夹池。想到过你竹鹤斋去,心情就舒畅愉快。

竹林深处,清风微拂,轻纱般的白云飘浮在空中。看到你竹鹤斋来时,听到你竹鹤斋鸣叫,令人心旷神怡。

竹叶茂盛,像翠碧的露水一样闪烁;山高林密,像天空中排空的云影。

不是想乘坐轩车,羡慕你的竹鹤斋,而是想欣赏你的竹鹤斋。

《初学记》引王逸《九思》:“余登陇首兮,览高冈。”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到友人孙处访问后有感而作。诗写景抒情,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诗人先写自己登山所见,再写登山所闻,最后以“庶谐君子赏”一句收束全篇,抒发了他对好友的深情厚意。

开头二句写登高所见。缑岭既云夐,夹池亦以往。缑岭既然遥远,夹池当然也要游览。这里,诗人用一个“亦”字,表明他不仅登上了山巅,还游览了山下的夹池。这两句是虚写,但虚中有实。诗人登上山顶之后,环顾四周,只见层峦叠嶂,苍松翠柏,绿草如茵,一片青翠。诗人置身其间,顿觉心境开阔,精神为之一爽。这一联,写诗人在登临高处之后,所看到的景色和感受到的心情。

三、四句写登高所见的更进一层的内容。讵若过君斋,悠然令神爽。岂止超过我的茅屋斋舍,使我精神为之一爽?“讵若”二字,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敬慕之情。“悠然”,形容心情舒畅,自在悠闲的样子。“令神爽”,意思是使心灵为之一爽。

五、六句进一步写登高所见。玄窱逗幽窱,白云团虚幌。深幽的树林里,轻纱般的白云飘浮空中。“玄窱”是深树的意思,“团虚幌”即“云团虚幌”。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山上所看到的景物。诗人在登高望远的过程中,看到深林中的白云,觉得它像一团轻纱似的,随风飘动。这两句写景工致细腻,形象逼真。

七、八句紧承上文,描写登高所见。瞻澳来遥姿,鸣皋流清响。眺望着远方的山丘,传来山间鸟鸣的声音。“瞻澳”是指山间的河流或湖泊,“鸣皋”是指山间的大石。诗人在高山上放眼远眺,看到山脚下的水塘或湖面上映着山色,听到远处山间鸟儿的鸣叫声,感到心情十分舒畅。“瞻澳”和“鸣皋”两词互文见义,都写出了诗人登高所见的美景。

九、十句写登高所得的感受。葱茜承露碧,嘹戾排空上。茂盛的竹子丛生,就像翠绿的苔藓一样;高耸的山峰直插云端,就像洁白无瑕的玉石一样。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高山上看到的景物。“葱茜”是浓密茂盛的意思,“嘹戾”是高峻的意思。“排空上”“排空”就是“凌空而上”,意思是形容山峰的高峻。

十一、十二句写登高所得的感受。匪由乘轩羡,庶谐君子赏。并不是因为我羡慕坐在高车之中的人,而是希望与君子共享美好的山水之乐。诗人说:“我并不羡慕坐在高车之中的人,而是希望与君子共享美好的山水之乐。”“乘轩”是指坐车子,古代贵族坐的车是用车子装饰着象牙的,称为“轩”,“乘轩羡”就是指羡慕坐在车上的人。“君子”泛指朋友、同道之人。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高山上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十三、十四句是全诗的结语,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高咏遂初篇,振衣发遥想。我吟诵《终风》,振衣长袖而远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友人孙君竹鹤斋的喜爱之情,并表示要与友人共同欣赏自然之美。

这首诗是一首题壁之作,诗人通过登山望景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所写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清新明丽,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诗人善于观察,善于描绘,把山水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如身临其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