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从维扬楫,风尘失而舅。
幸馀延陵诺,不堕孝标口。
玉犹当日润,璞更何年剖。
恻怆今昔言,乾坤重回首。
【注释】:
维扬:今江苏扬州。楫:船桨。风尘:指战乱。舅:指亡友王子馆。幸馀:希望留下。延陵:即子贡,春秋时期的大贤人。孝标:即张孝标(361-407),晋朝诗人张载之子,字方平,南朝梁文学家,以《文赋》闻名。璞:未雕琢的玉。乾坤:天地。重回首:再三回望。
【翻译】:
自从我跟随王子馆到扬州,经历了战乱失去了亲人。
幸好还有子贡的承诺,没有像孝标一样放弃。
就像玉石依然润泽光亮,而璞玉却不知何年才能被雕琢。
心中感慨今日和昨日的不同,天地间我再次回头凝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他的亡友王子馆所写的悼亡诗。王生与周生是同乡好友,两人情好甚密,王生在扬州时,周生曾前去探访,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对王生的怀念之情。
诗的开篇“忆从维扬楫,风尘失而舅”,回忆的是作者随王生前往扬州的情景,由于战乱,他们不得不离开故土。在这里,“维扬”指的是扬州,一个美丽的城市;“楫”是船桨,象征着他们乘船前往扬州的旅行;“风尘”则是指当时的战争环境,使得他们不得不远离家乡。这里通过“风尘”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幸馀延陵诺,不堕孝标口。”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延陵”指的是子贡,他曾经承诺过要保护朋友,不会让他们受到伤害。而“孝标”则是指张孝标(361-407),他是晋代著名的诗人,以《文赋》闻名。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两个典故,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诗,“玉犹当日润,璞更何年剖。”则是对友人王生的一种比喻。这里的“玉”指的是王生,而“璞”则是指未雕琢的玉。作者认为王生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玉,虽然外表润泽光亮,但是还没有被雕琢成器。这里的比喻既表达了对王生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王生未来成就的期望。同时,这也暗示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使得人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
“恻怆今昔言,乾坤重回首。”则是对全文的总结。这里的“恻怆”是一种悲伤的情感,表示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而“乾坤重回首”则意味着作者重新审视了过去的历史,思考着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
这首诗通过对王生的回忆、对战争的态度、对友人的祝福、对友人的比喻以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展望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王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悟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