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愿作平津客,但愿一岁一醉曹郎席。昨者饮醇兼击鲜,自言多收十斛麦。
今年麦田半欲赭,门前车马浑无色。主人唤客客且休,男儿有身千不忧。
盘龙少小掷百万,君卿焉肯鲭五侯。豫章食单阙黄颔,襄阳垆畔饶槎头。
争枭夺雉欢未足,床底牢槽滴寒玉。狂呼大白不肯辞,倏忽银灯看成绿。
明朝有兴仍能来,鹔鹴一脱宁复回。邯郸市金高北斗,平原小儿安在哉。
【注】
- 生不愿作平津客:指生不愿做汉朝的官。
- 曹郎席:指曹操设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的地方。
- 醇:指美酒。
- 击鲜:指击鼓助兴。
- 门前车马浑无色:指门前空无一人。
- 君卿焉肯鲭五侯:指你怎么能和王公大臣一样吃丰盛的筵席呢?
- 豫章食单阙黄颔:指在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吃饭时,主人用黄色的胡须招待客人。
- 襄阳垆畔饶槎头:指在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喝得大醉,靠在酒垆旁边休息。
- 争枭(xiāo 鸟嘴尖锐如鹰爪)夺雉(zhī 野鸡):形容喝酒喝得很欢。
- 床底牢槽滴寒玉:指喝得烂醉后,躺在床底下,被酒缸压着,像玉石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
- 狂呼大白不肯辞:指喝得非常醉,大叫一声:“再给我一杯!”
- 倏忽银灯看成绿:形容酒喝多了,眼前一片模糊。
- 明朝有兴仍能来:指明天还有兴致来喝酒。
- 鹔鹴(wěi léi 古代的一种帽子)一脱宁复回:指帽带解开,帽子飞掉也不会再回去。
【赏析】
此篇为李白自度曲《三饮子》的第一段。“生不愿作平津客”,点明题意,说明自己不慕权贵,甘于隐居。“但愿一岁一醉曹郎席”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曹操的敬仰之情。曹操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统一中国北方,开创魏国,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饮子》中称颂他“杯酒英雄”,正表现了他对曹操的景仰与崇拜。
下面四句描写作者的豪情壮志。“昨者饮醇兼击鲜,自言多收十斛麦。”写昨夜饮酒的情景。“昨者”指昨天,这里用来表示时间之早,突出时间的紧迫。“饮醇”即饮酒,“击鲜”即敲钟助兴。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昨天我饮酒畅怀,击钟助兴,还自夸说今年收获了十斛麦子。这里的“十斛麦子”,并非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用以形容作者豪饮的程度。“门前车马浑无色”则形象地写出了他饮酒过量后的醉态。“浑”同“全”,没有。“车马”、“色”都是借代,用来形容人。“浑无色”即门里的人全都醉倒,连颜色都看不见了。“主人唤客客且休,男儿有身千不忧。”这两句写主人劝酒,希望客人不要喝了,但男子汉大丈夫要有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意思是说,即使有了孩子也不忧愁,因为可以继续去当官,可以享受俸禄。“盘龙少小掷百万”,“君卿焉肯鲭五侯”,这两句话分别写少年时的豪气和对王公贵族的轻视。“盘龙”指舞动的龙,这里比喻少年时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掷百万”指挥金如土,挥金巨万。“君卿”,即卿相,指王公贵族。这两句意思是说:少年时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曾挥金如土,豪情满怀地与卿相们一起喝酒。“豫章食单阙黄颔,襄阳垆边饶槎头”,这两句写少年时的生活。“豫章”即今江西上饶一带,是李白的故乡。“食单阙(què缺)黄颔”,指饮食简朴而生活俭朴。李白一生清贫,他自称是“饭牛布被衣”。他的诗中有“床头屋漏夜长饥”(《宿府中呈房管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句,可见他生活的艰苦。“襄阳垆(lú炉)畔饶槎头”,指在襄阳的酒店中喝醉了酒,靠在炉边休息,头上还挂着一根槎(chá查)。槎是木筏或竹筏,形状像船,也像桥墩。这两句意思是说:少年时我在酒肆中喝得烂醉,靠在酒垆旁休息,头上还挂着一根槎。“争枭(xiāo鸟嘴尖锐如鹰爪)夺雉”,这两句写青年时的斗争精神。“争”指争夺,“枭”是一种猛禽,以捕食小鸟为生。“争枭夺雉”即争夺食物,比喻青年时期斗争激烈。“欢未足”,意思是斗争还不满足。“床底牢槽滴寒玉”,写酒醉后睡在床下,被酒缸压着,就像玉器一般发出清脆的声音。“床底”本指卧室的床下,这里指地上。“栏槽”,即酒糟。“滴寒玉”是说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冰块落地那样清脆。这两句意思是说:酒醉了睡在地上,被酒缸压着,发出清脆的声音,好像冰块落地那样的清脆。“狂呼大白不肯辞”,意思是指喝醉了大喊大叫地要酒喝。“大白”,即大酒杯。“呼”是呼喊的意思。“狂呼”是形容喝醉酒后喊叫的声音。“倏忽银灯看成绿”,意思是说喝得非常醉,眼睛发花,看见的东西都是模糊不清的。这两句是写喝酒后的状态。“明朝有兴仍能来”这一句是对前面八句的解释和总结。意思是说自己明天还有兴致来喝酒,帽带解开帽飞掉也不会再回去。“鹔鹴一脱宁复回”意思是说我帽带解开帽飞掉也不会再回去。“鹔鹴”,就是帽带。“鹔鹴一脱”,即帽带解开。这两句意思是说:帽带解开帽飞掉也不会再回去,明天还要来喝酒。这首诗通过写李白的生平事迹、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和高洁傲岸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