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生不惜王家醴,却惜申公困胥靡。自言一寸已许人,六尺何妨为人死。
白昼阊阖风雷寒,解衣为掩血肉残。即卖修行里中第,还悬神武门头冠。
手挽柴车出西郭,朝煮餔糜夕汤药。已拚同日效左儒,差比空山胜羊角。
浊漳河边逢石郎,哽咽为我谈行藏。此身系穆不系石,欲报沧海恩难量。
君不读西京游侠篇,东京党锢传,若曹名使那足羡。
男子酬心不为君,北风立洗青天面。
【注释】
穆员外:指唐玄宗时的大臣裴光庭,曾任太子少师,官至中书令。
王家醴:指美酒。
申公:指西汉人李陵。《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陵拜陵墓,祭拜明堂,还到长安。武帝问:‘李陵,你为什么要投降匈奴?’李陵说:‘臣子为国尽忠,不能完成使命,希望陛下能谅解。’武帝说:‘你已为朝廷立下大功,为什么却投降敌人呢?’李陵说:‘这是国家的耻辱,我死不瞑目。’”
六尺:指人身的高度。
胥靡:古时一种刑罚,又称徒隶、徒役。
寸许:一寸长。
神武门头冠:指官职。唐代官员的冠帽上都有“神武”二字。
修行里:今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县。
左儒:指左丘明,孔子弟子,相传曾为鲁国的史官,著有《国语》。
石郎:指石勒,即汉末群雄之一,后建立后赵国,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西)。
东京党锢传:指东汉党锢之祸。
名使:有名的使者。
北风立洗青天面:形容正气凛然。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长安与友人裴光庭告别时赠给他的,意在勉励他报效国家。
首句“穆生不惜王家醴”,写裴光庭对美酒的喜爱。穆生,即裴光庭,字休明。《晋书.卷七十九.裴秀传》:“光庭尝曰:‘吾本清白士流,幸得早仕,位至尚书令,自惟不称,常怀惭负,虽复食禄千钟,当以减损自约。’”王家醴,指美酒。
第二句“却惜申公困胥靡”,写裴光庭对李陵的同情。《史记.卷一百零二.李将军列传》:“李陵字季力,少与苏武等为郎,稍迁至校尉。……陵谓其副曰:‘公卿居尊位,富有天下,而小人备员其间,终非可久安之道。’”胥靡,即苦役、刑徒。
第三句“自言一寸已许人”,写裴光庭对生死看得很淡。一寸,比喻微小;许人,意为奉献自己。
第四句“六尺何妨为人死”,写裴光庭对生死的豁达。六尺,指人的身高。
第五句“白昼阊阖风雷寒”,写裴光庭对权势的厌恶。阊阖,古代传说中天帝的门。
第六句“解衣为掩血肉残”,写裴光庭对死亡的无畏。这句是说,他为了救一个受刑的人,脱去上衣去遮护那血肉残肢。
第七句“即卖修行里中第”,意思是卖掉自己的官职,去做修道的事情。修行里,今河南洛阳市西南的龙门石窟。这里暗喻他的隐居生活。
第八句“还悬神武门头冠”,意思是说,他还想再挂起“神武门”这顶高官的帽子来。神武门,唐代京城城门之一。这句话是说,他仍想为国家建功立业。
第九句“手挽柴车出西郭”,写裴光庭的远行。西郭,西城的外郭。这里指他准备离开京城到外地去。
第十句“朝煮餔糜夕汤药”,写裴光庭的生活简朴。餔糜,即粥饭。汤药,即药物。意思是说,他早晨吃稀粥饭,晚上服药。
第十一句“已拚同日效左儒”,意思是说,我已经准备好要和左丘明一样做一名史学家了。
第十二句“差比空山胜羊角”,意思是说,比起那些隐居山林的高人还要强。羊角,指山名。意思是说,他愿意像羊角山那样隐逸于世而不被俗世所动。
第十三四句“浊漳河边逢石郎”,意思是说,我和他在浊漳河边相逢。石郎,指石勒,即汉末群雄之一。
第十七八句“哽咽为我谈行藏”,意思是说,他在哽咽着向我诉说他的抱负和理想。行藏,即志向与行为。
第十八九两句“此身系穆不系石”,意思是说,我的一身系着穆公,不系着石郎。穆公,即裴光庭。
第二十句“欲报沧海恩难量”,意思是说我想要报答穆公的恩情,真是难以计量啊!
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与友人裴光庭告别时赠给他的。当时正值开元初年,裴光庭任太子少师兼中书令,是唐朝的一位名臣。诗人送别时作此诗劝勉裴光庭要为国立功,不要只顾眼前享受。全诗感情真切深沉,语言朴实有力,是一首很好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