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丛台已非旧,请说邯郸旧时有。吴家倩女苕乍荣,和氏连城月初剖。
台上奏伎邯郸姬,台下拔刃邯郸儿。衔将恩去身俱贱,报得雠来主不知。
君莫谓平原好公子,三千去后应无几。堂中客傍信陵门,军前士死长平垒。
丛台不尽更檀台,回首豪华安在哉。自是鲁连东海蹈,千秋白日耸蓬莱。

诗句大意是:邯郸的丛台已经不复存在,请说说邯郸旧时有。那吴家的女子如初生的嫩芽般荣盛,和氏璧如同新月一般被剖开。台上奏乐的女姬,邯郸的少女,台下拔刀的少年。恩情已去,人皆贱,报仇回来,主人却不知情。不要认为平原君是个好公子。三千门客离去后,赵国也就没几个了。堂中的客人傍信陵君的门,军队前的士兵死长平的垒。丛台不尽再檀台,回首豪华安在哉!自是鲁连东海蹈,千秋白日耸蓬莱。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邯郸丛台已非旧:描述丛台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感。

  • 历史变迁:丛台曾经的美丽与辉煌不再,暗示着时光的无情。
  • 历史见证者:这里的“已”字表达了一种无法挽回的遗憾和失落感。

2. 请说邯郸旧时有:请求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怀旧情绪:通过询问,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和渴望。
  • 文化认同:强调对邯郸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怀念。

3. 吴家倩女苕乍荣:描绘女子的美貌和新生。

  • 美丽与希望:比喻女性如花似玉,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
  • 青春的象征:强调生命的活力和朝气蓬勃。

4. 和氏连城月初剖:形容宝物的珍稀和价值。

  • 珍宝象征:和氏璧被视为无价之宝,体现了其珍贵和重要性。
  • 文化符号: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玉,象征着高贵和纯洁。

译文与解析:

1. 台上奏伎邯郸姬:描述台上奏乐的女姬。

  • 艺术与生活:通过音乐表达生活的美好和艺术家的技艺。
  • 情感与交流:音乐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媒介,连接着不同的生命体验。

2. 台下拔刃邯郸儿:描写拔刀反抗的情景。

  • 冲突与解决: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在压迫下的反抗和斗争。
  • 正义与邪恶:展现了善恶之间的较量,正义最终可能不敌强权。

3. 衔将恩去身俱贱:表达了恩情的背叛与个人的不幸。

  • 人性的复杂性: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利益交换和个人价值的丧失。
  • 道德的困境:探讨了在特定环境下,道德标准如何被挑战或妥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邯郸丛台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个人命运以及人性的多面性。诗中的情感丰富而深刻,既有对美好过去的留恋,也蕴含着对现实残酷和社会现实的批判。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诗人王世贞试图唤起人们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