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中千株柏,蛰月寒虬怒生翼。谁为吸尽西江水,一吐阿兰双素壁。
永夜旋愁牛汉翻,中堂陡见龙门辟。更疑沧海浴日初,不断潇湘带天色。
鸟王睥睨饥欲动,娑竭蜿蜒避无策。惊毫欲卷阿耨枮,醉沈横拖鹫头碧。
怪无兰木为穿进,纵有并刀剪不得。寒声飒飒生清澜,令我三日欲卧观。
借问画者谁,画笔劲似秋鹰抟。无乃孙知微,定非杨契丹。
试披图经读,谓是吴道子。此寺此壁天福始,开元之人人已鬼。
只今何限丹青师,好手吴生那得之。君不见唐朝叶道士,摄魄为写松阳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定州画壁水二堵妙绝天下望之若真水起伏潆洄有浩溔万顷之势州志谓为吴道子画非也寺成在道子后百馀年余歌以畅厥美仍为志解嘲: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的寺庙中有一堵巨大的壁画,画得非常精妙,仿佛真的水在流动,波光粼粼,景色万千。然而有人却认为这其实是吴道子的杰作,但这只是后人的看法。这座寺庙是在吴道子去世100多年后的唐朝修建的,而作者则用诗歌来赞美这幅画作,同时也对它的历史真相进行了解读。
柏林寺中千株柏,蛰月寒虬怒生翼:柏林寺中有上千株柏树,它们在寒冷的月份中挺立着,仿佛在生气勃勃地生长。这里的“虬”指的是龙,而“怒生翼”则是形容这些柏树的生命力旺盛,宛如龙腾云海。
谁为吸尽西江水,一吐阿兰双素壁:谁能够将西江的水全部吸干?那只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这里指的是画家将画面中的水全部喷出,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震撼的效果。而“阿兰双素壁”则是形容画面中的颜色鲜艳,如同阿兰花一样美丽。
永夜旋愁牛汉翻,中堂陡见龙门辟:在漫长的夜晚里,作者感到有些忧郁和不安。突然之间,他看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犹如一座龙门般壮观。这里的“牛汉”可能是指牛郎织女的故事,而“龙门”则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力量和勇气。
更疑沧海浴日初,不断潇湘带天色:作者更加怀疑这幅画是不是真的来自大海。画面中的色彩斑斓,仿佛太阳刚刚从海面升起,阳光洒满整个画面。而“潇湘带天色”则形容了画面中色彩丰富,如同天空中的云彩一般美丽。
鸟王睥睨饥欲动,娑竭蜿蜒避无策:鸟儿们在画面中显得非常生动活泼,它们在觅食、飞翔、嬉戏,仿佛在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然而当它们看到一只凶猛的大鸟时,立刻变得惊慌失措,试图躲避却又无能为力。
惊毫欲卷阿耨枮,醉沈横拖鹫头碧:作者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听到了一阵音乐,让人陶醉其中。而“阿耨枮”是一种古代乐器的名字,在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这幅画的声音美妙动听。而“醉沈横拖鹫头碧”则形容了作者被这幅画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怪无兰木为穿进,纵有并刀剪不得:这里提到了一种特殊的材料——兰木,据说它能够穿过物体而不留下痕迹。然而即使有了最锋利的刀具也无法将这种材料切开,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坚固的物质。这里的“穿进”可能是指画中的线条或纹理,而“兰木”则是一种传说中的材料。
寒声飒飒生清澜,令我三日欲卧观:这幅画的寒声让作者感到非常清新,以至于他想要躺在床上欣赏这幅画。这里的“清澜”指的是水面上的波纹,而“寒声飒飒”则形容了声音的清脆悦耳。
借问画者谁,画笔劲似秋鹰抟:作者向周围的人询问这位画家是谁,他手中的画笔好像一根秋鹰的翅膀一样强劲有力。这里的“秋鹰”是一种猛禽,而“抟”则是指盘旋的意思,形容了画笔的力量和技巧。
无乃孙知微,定非杨契丹:这里的“知微”可能是一个姓氏或者是一个别名,而“定非杨契丹”则是对这位画家的一种猜测。他认为这个画家并不是杨契丹,而是一个更加神秘莫测的人物。这里的“契丹”可能是指北方的一个民族,而“知微”可能是一个与画家相关的词汇。
试披图经读,谓是吴道子:作者尝试翻阅一些关于绘画的书籍,发现这部作品确实出自吴道子之手。这里的“图经”指的是关于绘画的书籍,而“吴道子”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之一。
此寺此壁天福始,开元之人人已鬼:这幅画是天赐的福气开始的地方,而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现在已经化为鬼魂。这里的“开元”可能是指唐玄宗的开元年间,而“鬼”则是指死者的灵魂。
只今何限丹青师,好手吴生那得之:现在的画家们还有很多,而那些技艺高超的画家们都是从吴生那里学习而来的。这里的“丹青师”指的是绘画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们,而“好手吴生那得之”则是指那些优秀的画家们都是吴生教导出来的徒弟。
君不见唐朝叶道士,摄魄为写松阳碑:您没有看见过唐朝时期的叶道士吗?他曾用笔力捕捉灵魂,创作出了松阳碑这样的杰作。这里的“摄魄”指的是用笔力捕捉灵魂,而“松阳碑”则是唐朝时期的一种碑文形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壁画,通过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描述,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美的独到见解。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成语,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深度。同时,诗人通过对画面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