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生状眇小,气雄三军帅。
有志必自酬,无锋可令避。
合掌西竺言,兴文遂余事。
禅那有四病,宗门无一字。
却问阿难陀,恐为博闻累。

【注释】

瞿生:瞿,黑色。瞿生状眇小,指皇甫佥事年岁幼,貌不惊人。气雄三军帅:形容皇甫佥事的威武之姿,足以震慑三军。有志:意有所向。必自酬:意在必得。无锋:无锐利之物可伤。可令避:意在必得。合掌:双手合十,表示恭敬。西竺:梵语“僧伽”,意为和尚;佛教徒称和尚居住的地方。言:说,讲。兴文:以文传道。遂余事:顺从我的心愿。禅那:梵语“禅那”,意为静虑,即心定神凝,入定观照。有四病:佛家认为禅定有四大弊端,即散乱、昏沉、掉举、不定。宗门:指禅宗,禅宗是汉传佛教的一个流派。无一字:佛家认为禅定要排除杂念,一切杂念皆为“文字”。却问阿难陀:阿难陀是释迦牟尼的弟子,曾对佛陀发问道法。恐为博闻累:怕因博学多闻而耽误了修道。

【赏析】

《四十咏》是元代诗人方回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通过描写皇甫佥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他才华横溢而又性情高洁的赞美之情。

全诗共四联。前两联写皇甫佥事的外貌和气势,后两联写他的言论和学问。第一联中“状”字用得好,把一个年岁幼小但气度不凡的皇甫佥事写得活灵活现。第二联中“必自酬”、“可令避”等词语运用得巧妙,既写出了皇甫佥事的英勇善战,又表现出他的威武之气令人难以匹敌。第三联中“合掌”一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皇甫佥事虔诚敬仰佛法的场景。第四联中“禅那”一词出自佛家经典,用来形容皇甫佥事的智慧和悟性。第五句中的“无”字则表明了佛家强调清净无为的理念,同时也暗示了皇甫佥事的高尚品格。第六句中的“却问”一词则表现出他对佛法的虔诚态度,以及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是作者对皇甫佥事的评价,认为他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禅宗的教义,而且他还具备深厚的学识和修养。

这首诗通过对皇甫佥事形象的刻画和对其言行举止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英勇善战、智慧超群、品德高尚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才华横溢而又性情高洁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