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饶天藻,旧条困宗正。
子厚舞象年,奕奕着才行。
太息自试表,含轸黄初令。
不睹曹子桓,觊握真宰柄。
感此有尽年,剧称文章盛。
【注释】
四十咏皇甫佥事汸:皇甫汸,字子循,明代苏州昆山人,永乐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诗题中“四十”,当指皇甫汸四十五岁时所作《咏怀》诗二十首。“天藻”二句:王族(王室)人才众多如天上的云彩一般,但旧有的制度却束缚了宗正(即太子)的才能。天藻,喻指皇家的文才,藻喻文才。“子厚”二句:皇甫汸的儿子皇甫愐(字子厚),年轻时就以才华闻名,他勤学不辍,年方十岁便能写文章。象年,比喻其少年时期。奕奕,形容精神饱满、才华出众的样子。“太息”二句:感慨于自己虽有才华而无法施展,只能叹息自悼。太息,叹息。试表,指试官的考表。含轸,忧思郁结而难以排遣。轸,古代乐器弦外垂的部分,这里借轸代指忧思,轸有忧思的意思。“不睹”三句:指皇甫汸在京城时,没有机会见到曹植那样杰出的人物,只能在心中羡慕他手握朝廷大权。曹子桓,指曹植,三国魏诗人,以才气横溢著称。觊,希望。真宰柄,即真宰相。真宰者,指真宰相。“感此”二句:“有尽”二字是全篇的枢纽。杜甫《哀江头》诗:“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此用其诗意。有尽年,指有限的生命。剧称,极力称赞。文章盛,即文章之盛。
【赏析】
本诗为一首七言绝句,是作者对友人皇甫佥事访的赞颂之作。全诗以感叹的口吻开头,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赞美皇甫访。
一、首先赞扬他的天赋与才学:
“四十咏皇甫佥事访”,诗的开篇点明了题目——咏叹友朋皇甫访。“四十”二字既表明了时间,又隐含了对友朋年龄的敬重之情;“咏”字则直接标明了诗歌的性质,是一篇歌咏之作。接下来诗人对友朋进行了热情的赞颂。“天藻”一词形象地描绘出皇家文采飞扬,人才济济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友朋出身于皇家贵族世家,具有非凡的文学才能。
二、接着赞美他的才学和成就:
皇甫访不仅天生具有非凡的文学天赋,而且一生勤奋学习,才华日益显露。“子厚”二字便是对他早年才华的赞颂,“舞象年”则是对皇甫访年轻时期文才的描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在年少时期就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此外,他还“奕奕着才行”,意即他的才华如同光芒四射的星辰一般璀璨夺目;他的品行也如同高洁的松柏一般坚韧不拔,这些都是对他才华的进一步赞美。
三、再接着表达对其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
尽管皇甫访拥有如此出色的才华,但由于当时的种种限制,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机会。“太息自试表”一句便是对他怀才未用的无奈与遗憾的表达;“含轸黄初令”则暗指他未能掌握朝廷大权、实现政治抱负的遗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之情,又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感慨之情。
四、最后再次表达对他的赞誉之情:
诗人深知友朋之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限,因此他并未对此进行指责。相反,他却更加欣赏友人的才华,甚至将友人比作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不睹曹子桓”一句更是将友人置于历史巨人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他才华的极高评价。此外,“恃”字的使用也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朋怀才不遇的深深惋惜之情。
五、最后再次表达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赞美完友朋的成就和才华之后,诗人又再次表示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福。“感此有尽年”一句既是对友人人生道路的期许,也是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剧称文章盛”一句则是对友人才华的再次赞美和肯定。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