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托清狂,贫不解工俗。
对客无寒暄,匕箸恣所欲。
及乎命笔时,纷纷坠珠玉。
秀色若可餐,清音宛相属。
忌者攻其瑕,虽瑕意亦足。
四十咏皇甫佥事汸
王生托清狂,贫不解工俗。
对客无寒暄,匕箸恣所欲。
及乎命笔时,纷纷坠珠玉。
秀色若可餐,清音宛相属。
注释解释:
- 王生托清狂:形容王生有超脱世俗的洒脱。
- 贫不解工俗:即使贫穷也不放弃追求高雅的艺术风格。
- 对客无寒暄:与客人交往时无需过多的寒暄或客套话。
- 匕箸恣所欲:用餐时随心所欲,不受限制。
- 及乎命笔时:当开始写作时。
- 纷纷坠珠玉:形容作品如珍珠般珍贵,如玉石般细腻。
- 秀色若可餐: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仿佛可以当作食物享用。
- 清音宛相属:声音清脆悦耳,宛如丝弦相互连接。
- 忌者攻其瑕:那些嫉妒的人会攻击他的缺点。
- 虽瑕意亦足:虽然有缺点,但心意足够充实,不缺诚意和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四十咏”为题,赞美一位名叫皇甫佥事的士人。诗中通过描绘这位士人在生活态度、艺术追求和人际交往中的不同侧面,展现了他的不凡品质和独特的个性。
首句“王生托清狂”,开篇即点明了王生的洒脱不羁。这里的“托清狂”并非指真正的放荡不羁,而是形容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超然和自由,不受世俗束缚。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述了王生的性格和行为。他对待客人真诚坦率,不拘泥于形式和礼节,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格外难能可贵。同时,他也在用餐时随心所欲,享受当下,不受任何拘束。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个真实、自然、不做作的王生形象。
中间八句则转向了他的艺术成就。诗人用“纷纷坠珠玉”来形容他的作品如同珍珠宝玉般珍贵,价值连城。这样的比喻不仅凸显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士人技艺的赞赏和敬仰。同时,诗中的“秀色若可餐”和“清音宛相属”更是将王生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仿佛一个美男子站在你面前,既俊朗又富有音乐韵味。
最后两句,“忌者攻其瑕”、“虽瑕意亦足”,表达了尽管王生身上存在一些缺点和瑕疵(如前文所述),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真正才华横溢的人。相反,正是这些缺点使得他的心更加丰富和充实,他的人格魅力更加独特和动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立体、真实的人物形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王生才华和人品的由衷赞美。这种赞美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认可,更是一种对人性、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