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建官百,夏商始加倍。
周官固兼摄,乃不为禄计。
王畿仅千里,纷纷错采地。
但读妖莽书,可望亡新治。
为食裁冗官,省官仍省事。
任怨理则然,曲徇反成累。
【注释】阙:宫殿的门楼。百官:百官。建:设立。加倍:指官职和俸禄都增加一倍。兼摄:兼任。禄计:俸禄之数。王畿:指京都附近地区。错采地:指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妖莽:指少数民族,也泛指叛乱的人。理则然:顺其自然的道理。任怨理:放任怨恨而治理。曲徇:迎合上级。反:反而。
【赏析】这是一首讽谕诗,借古喻今,讽刺了当时一些地方官员只知一味追求升迁、俸禄,而不顾百姓死活的现象。诗人用“题阙”为题,以咏史的形式来揭露时弊,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首联点明主旨,即唐虞时期设置百官,夏商两代开始增加一倍,周朝时已经做到不计较俸禄,只是任职而已。这几句概括了历代统治者在官吏设置上的变化。
颔联进一步说明周代的情况。周代的官制比较完备,但并不以增加官吏的数量为荣,所以也就没有把官吏的待遇作为自己俸禄的一部分。这就表明了周王朝的统治者们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这两句诗是对前人的一种评价。
颈联指出,虽然周代的统治者们不计较个人的俸禄,但是当时的王畿(京城附近)地区还是被分成许多小块,这些地方还混杂着不少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这些地方上的官员们只顾读那些关于叛乱的书籍,却看不到新的政治局面的出现。这两句诗是针对当时一些地方官的不良作风而发的议论。
尾联是诗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他认为,既然要治理国家,就应该任用那些能够任怨而理的贤能之人,而不是迎合上级,甚至做出一些相反的坏事。这两句诗是对当时一些官员的批评。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担忧之情。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