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辞四岳,高蹈箕山侧。
饮水而弃瓢,谁能伺其迹。
千载一羊裘,吾恨堪物色。
图南就嘉征,通明参秘画。
自为大药资,终招隐沦擿。

诗句释义:

许由辞四岳,高蹈箕山侧。

饮水而弃瓢,谁能伺其迹。

千载一羊裘,吾恨堪物色。

图南就嘉征,通明参秘画。

自为大药资,终招隐沦擿。

译文:
许由辞去四岳的官职,高蹈箕山之侧。
饮水而弃瓢,谁能伺其迹?
千载有一羊裘,吾恨堪物色。
图南就嘉征,通明参秘画。
自为大药资,终招隐沦擿。

注释:

  • 题阙:即题目,指代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名称。
  • 许由:传说中的古代人物,尧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逃至箕山。
  • 四岳:中国古代对四方诸侯国(东、西、南、北)的统称。
  • 高蹈:形容人志向远大,不随俗浮沉。
  • 箕山:位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因箕星在南方而得名。
  • 饮水而弃瓢:比喻放弃世俗的诱惑和追求。
  • 谁:疑问词,用来反问。
  • 千载:一千年。
  • 一羊裘:传说中商末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二人,在饿死后穿着羊皮衣,故称。
  • 吾恨堪物色:我对此感到遗憾,因为无法用世俗的眼光去评价。
  • 图南:指寻找南行的道路。
  • 就嘉征:接受美好的命运。
  • 通明:通晓明了。
  • 参秘画:参与神秘的图画。
  • 自为:自己成为。
  • 大药资:重要的药材。
  • 终招隐沦擿:最终招致隐居的困境。

赏析:
此诗以许由辞四岳、高蹈箕山侧起兴,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图景。接着通过“饮水而弃瓢”和“谁伺其迹”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荣华的不屑和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千载一羊裘”一句更是将许由的形象与羊裘相联系,展现了他的清高品格。然而,诗人也深感惋惜,因为这样的隐逸生活并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和接受。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遇的无奈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透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