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扇余氛,河北成异域。
睢盱五十载,国威为之屈。
时维田侍中,精诚贯白日。
手挈六州归,力收叛藩■。
时宰不睹机,捐之饱狂獝。
布也枕戈恨,悍卒宁见恤。
何以报君亲,刳心万事毕。

【注释】

  1. 安史:指唐代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2. 河北:即河北地区,当时为叛军占领的异域。3. 睢盱:指目光炯炯有神的样子,这里形容忧国忧民的神态。50载:五十年。6. 田侍中:指田承嗣。7. 精诚贯白日:形容忠诚之心至诚,如太阳般光辉照耀。8. 六州:古时一州分为六县。9. 獝(liú):同“驴”,一种劣种。10. 布也枕戈恨:指田承嗣在战场上愤恨难平,枕着武器睡觉。11. 悍卒:勇猛之卒。宁见恤:怎么能得到抚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四载(唐肃宗至德二载)冬,从东都洛阳出发,经华阴县,过骊山西行,到长安途中写的,是一首纪述性诗作。前四句写当时中原地区被安史余党占据,人民痛苦不堪,而朝廷却束手无策。后四句写田承嗣拥兵自重,对朝廷不恭顺,最后终于灭亡。全诗叙事简明扼要,用词精炼准确,结构严密紧凑,感情沉郁悲壮,充分地显示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首联“安史扇余氛,河北成异域”点明题目,表明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使中原大地成为叛军盘踞的异域。“扇”字暗含其煽动、挑拨之意,突出了叛乱者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接着写河北地区沦陷后的荒凉景象:“成异域”,即沦陷为敌寇之地。这一句既写出了战乱造成的惨象,又暗示了作者的忧心忡忡和满腔悲愤。
    颔联“睢盱五十载,国威为之屈”具体叙写了河北沦陷的时间,并进一步说明由于长期受外患侵扰,国力已经衰弱到了极点。“睢盱”一词,形象描绘了忧心忡忡的神情。这两句诗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转换,把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写得深刻透彻。
    颈联“时维田侍中,精诚贯白日”紧接前两句,赞扬了田承嗣忠于国家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诗不仅赞扬了田承嗣的忠诚,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危亡的深深忧虑。“精诚”二字概括了田承嗣忠诚的品质,“贯白日”则表现了他忠诚之深、信念之坚。
    尾联“手挈六州归,力收叛藩■”,继续赞颂田承嗣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他的结局。这两句诗既歌颂了他的功绩,也讽刺了他的失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田承嗣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鲜明的对照,既赞美了他的忠诚,也揭露了他的野心和罪恶。
    末句“布也枕戈恨,悍卒宁见恤”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田承嗣及其部下的愤怒之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田承嗣的不满情绪,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诗人通过对田承嗣及其部下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整首诗歌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凝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