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敦友于,感自东海强。
唐明昵昆弟,成器为子臧。
地远天性出,迹拟人伦妨。
龂龂隐太子,纠纠巢刺王。
既迫螫手忧,能辞喋血伤。
所以斗粟谣,终愧鹡鸰章。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联。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联:“汉明敦友于,感自东海强。”
- 解析:这里提到的“汉明”指的是汉武帝刘彻,而“东海强”可能是指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的娘家是东海郡的豪族。这两句表达了汉武帝对母亲的深情厚谊,以及他因母亲的家族背景而感到自豪。
- 第二联:“唐明昵昆弟,成器为子臧。”
- 解析:这里的“唐明”可能是指唐朝的李世民,而“成器为子臧”则是指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字子臧)。这句话可能是在说李世民与他的兄弟们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兄弟之间的亲密无间。
- 第三联:“地远天性出,迹拟人伦妨。”
- 解析:这里提到了“地远天性出”,可能是指远离家乡、个性独立的性格。而“迹拟人伦妨”则是指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于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 第四联:“龂龂隐太子,纠纠巢刺王。”
- 解析:这里的“龂龂”形容太子刘据(即后来的汉昭帝)的谨慎和深思熟虑,而“纠纠”则形容太子的果断和勇敢。同时,“巢刺王”可能是指太子刘据的谋反行为。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当时的政治斗争和权谋策略。
- 最后一句:“所以斗粟谣,终愧鹡鸰章。”
- 解析:这里的“斗粟谣”可能是指民间流传的小册子或传单,而“终愧鹡鸰章”则是指诗人对自己的作品《斗粟谣》感到羞愧。《斗粟谣》可能是指一种揭露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的作品。这最后一句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自责之情。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这首诗以汉武帝和李世民的生平经历为背景,通过对比他们的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特点,展现了古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矛盾性。其中,汉武帝的忠诚与智慧、李世民的英勇果敢与权谋策略都得到了深刻的描绘。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感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表达了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深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炼,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社会变革的关注和忧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