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侯既伏法,伯始亦解宦。
元相死制狱,缙也同兹难。
鼎足共承君,椷口以成乱。
伴食犹可言,窃脂良足叹。
方进媾红阳,幸叨帝恩逭。
却条厚善者,九列俱流窜。
于世虽已张,于颜能无汗。

【解析】

“题阙”是《咏史》的首句,点题。

“梁侯既伏法,伯始亦解宦。元相死制狱,缙也同兹难。”意思是:梁侯已经服刑,伯始也被免官。元相在监狱里死去,王缙也遭遇同样的命运。这句主要写王缙的悲惨遭遇。

“鼎足共承君,椷口以成乱。伴食犹可言,窃脂良足叹。”意思是:他们三人共同辅佐君主,用谗言破坏朝政。像王缙这种人,即使当个小官,也能苟且偷安,但自己却感到羞耻和愤慨。这句是写王缙的为人,他为人正直,有节操,所以才会遭受不幸。

“方进媾红阳,幸叨帝恩逭。”意思是:王缙正想巴结皇帝,希望得到赦免。这句是写当时朝廷的政治腐败,王缙想利用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来逃脱罪责。

“却条厚善者,九列俱流窜。”意思是:朝廷中那些有才能、品德的人全都被流放。这句主要写朝廷的腐败,连有才能的人也不能幸免。

“于世虽已张,于颜能无汗。”意思是:在世上虽然名声很高,但对王缙来说,却不能不感到惭愧和羞愧。这里“于颜”指王缙,“于颜能无汗”意为“对王缙而言不能不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咏史诗,对当时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和讽刺。诗的开篇就点明主旨,为全诗定下了调子。

第一句中的“梁侯”、“伯始”是作者自指,表明自己的遭遇;“元相”则是指当时的宰相,“缙也同兹难”,暗示了自己也受到了牵连。诗人以“梁侯”、“伯始”的遭遇作为引子,进一步引出自己的处境。

第二句中,诗人又以“元相”之死作引子,进一步引出自己的处境。“元相”在这里指的是宰相,“缙也同兹难”,意味着自己也遭到了类似的灾难。这两句主要是写自己在仕途上遭受到的挫折。

第三句中,诗人又以“鼎足共承君”作引子,进一步引出自己的处境。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自己与另外两位大臣都是共同辅佐君主的,但他们最终都遭到同样的下场。这一句主要写自己与其他人的处境相似,都是受到牵连。

第四句中,诗人又以“伴食犹可言”作引子,进一步引出自己的处境。这句的意思是说,即使当个小官,也能苟且偷安,但自己却感到羞耻和愤慨。这一句主要是写自己的为人,他为人正直,有节操,所以才会遭受不幸。

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重点,也是诗人的咏叹。前句中的“却条”是指避开或躲避的意思;后句中的“窃脂”,是指窃取他人的财物。整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朝廷中那些有才能、品德的人全都被流放。这句主要写朝廷的腐败,连有才能的人都被排挤出去。这两句主要是对当时朝廷政治的批判。

这首诗通过咏史的形式,对当时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和讽刺。诗人以自己的处境为引子,引出自己的处境,再引出其他人物的处境,然后进一步指出朝廷政治的腐败,最后对这种政治腐败进行批评。这种结构形式使诗歌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