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本名家,志在匡社稷。
周览六合间,畴能托其迹。
降心事阿瞒,相与图僇力。
迅扫群雄尽,彼奸愈得职。
九锡从邺来,一死明夙昔。
宁如寄奴相,忧在后石画。
死犹擅元功,生不念王室。

诗原文:

文若本名家,志在匡社稷。
周览六合间,畴能托其迹。
降心事阿瞒,相与图僇力。
迅扫群雄尽,彼奸愈得职。
九锡从邺来,一死明夙昔。
宁如寄奴相,忧在后石画。
死犹擅元功,生不念王室。

翻译:
文若原本就有着卓越的才华,立志要匡扶国家社稷。他周游四方,观察天地间的奥秘,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投降了司马氏,与他们一道努力,迅速消灭了群雄,使得国家的奸佞之辈更加得势。他从邺城带来了传国九锡,表示忠诚于前朝,宁愿一死也要表明自己的忠诚。他的功绩被后人铭记,但他生前并不关心皇室的安危。

注释:

  • 文若:指刘文若,一位唐代诗人。
  • 匡社稷:指治理国家、安定社会。
  • 周览:巡视,观察。六合:指天空中的南北东西方向,泛指全国。
  • 畴能:谁能够。
  • 阿瞒:指曹操,即曹丞相或曹操。
  • 相与:一起。
  • 速扫:迅速消灭。
  • 彼奸:那个奸臣。
  • 九锡:古代授予大臣的一种礼遇,象征极高的荣誉和权力。
  • 邺:指当时的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 宁如:宁可如此。
  • 寄奴:指刘裕,南朝宋武帝,曾被封为南豫州牧,后来建立宋朝,史称“宋祖”。
  • 忧在:忧虑。
  • 石画:刻有“石头”二字的碑刻。
  • 擅元功:拥有巨大的功绩。
  • 生不念:生前不考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所做贡献的高度赞扬。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为国家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称赞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强调了他的忠诚和勇敢。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敬意和对英雄的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