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王彦方,闇然敦古谊。
讼者将取平,望庐恧而逝。
淑问既已昭,弓旌遂麇至。
一旦雠其身,侩酤以自秽。
始悟矜名客,良非终隐计。
众恶几于道,吾闻之老氏。

【诗句释义】

  1. 昔有王彦方:昔日有个名叫王彦方的人。
  2. 闇然敦古谊:内心虽然暗然而却坚守着古代的道义。
  3. 讼者将取平:诉讼的人即将得到一个公正的结果。
  4. 望庐恧而逝:望着自己的住所,因羞愧而离去。
  5. 淑问既已昭:贤良的名声已经确立。
  6. 弓旌遂麕至:招揽人才,如同聚集到羽毛丰满的大雁一样。
  7. 雠其身:与自身为敌。
  8. 侩酤以自秽:通过行贿来玷污自己。
  9. 始悟矜名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只是沽名钓誉之人。
  10. 良非终隐计:这实在是没有长远打算的行为。
  11. 众恶几于道:众人的恶行几乎到了极点。
  12. 吾闻之老氏:我听说这是老子的观点。

【译文】
过去有个名叫王彦方的人,尽管内心黑暗但坚持古道。他面对纷争,准备伸张正义,却因为羞愧而选择离开。他的贤良名声已经确立,就像大雁聚集一样。不久之后,他将与自身为敌,行贿求利,自我玷污。这时他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只是沽名钓誉之人,这样的行为实在没有长远打算。众人的恶行几乎是走到了极点。我曾听老子这样说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诗人借古人王彦方的故事,对那些沽名钓誉、趋炎附势、不择手段的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正直、诚信、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歌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王彦方前后行为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诗人通过描绘王彦方的内心矛盾和挣扎,揭示了他最终走向堕落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些人为了名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

诗歌的语言简练、生动,富有哲理性,既有形象的描绘,又有深刻的揭示,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