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王意不怿,与客登兰台。
倚醉纳雄风,披襟呼快哉。
时无宋大夫,俊语为飘埃。
朱邸出豫章,阿阁表崔嵬。
瑶阶拔地起,宝楯中天开。
一叶将秋气,疑自匡山来。
沆瀣日夜零,注我芙蓉杯。
一吸润枯肺,再举化浊胎。
主人仍郢倡,和者皆仙才。
笑彼吹与繁,日夕市尘埋。
匡南王孙爽台
襄王意不怿,与客登兰台。
倚醉纳雄风,披襟呼快哉。
时无宋大夫,俊语为飘埃。
朱邸出豫章,阿阁表崔嵬。
瑶阶拔地起,宝楯中天开。
一叶将秋气,疑自匡山来。
沆瀣日夜零,注我芙蓉杯。
一吸润枯肺,再举化浊胎。
主人仍郢倡,和者皆仙才。
笑彼吹与繁,日夕市尘埋。
注释:匡南王孙爽台——匡南的王孙爽台。王孙爽,汉末著名文人,好学不倦,著有《匡南赋》。爽台即指他的宅第,在今河南开封市西郊一带。爽台,即今开封西关清真寺。
襄王意不怿,与客登兰台。——襄王(楚襄王)心里不高兴,和客人登上兰台。兰台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名称,多指帝王的宫殿或高官显贵的住所。襄王,楚襄王。
倚醉纳雄风,披襟呼快哉。——喝醉了,张开衣襟大声喊痛快!
时无宋大夫,俊语为飘埃。——当时没有像宋玉那样的能言善辩的人啊,那些华丽的言辞就像飘飞的尘土一样。宋玉,战国时期的著名辞赋家,以《九辩》等作品名扬天下,被后人誉为“骚雅之祖”。
朱邸出豫章,阿阁表崔嵬。——朱红的门楼出自豫章郡(今江西南昌),高高的楼阁映衬着雄伟的山峰。
瑶阶拔地起,宝楯中天开。——瑶白色的台阶直入云霄,宝红色的栏杆横跨天际。
一叶将秋气,疑自匡山来。——一片树叶上似乎还带着秋天的气息,它仿佛是从匡山上飘落下来的。
沆瀣日夜零,注我芙蓉杯。——沆瀣,古时候一种甜酒,用露水酿制而成。芙蓉杯,用荷花制成的酒杯。
一吸润枯肺,再举化浊胎。——喝一口就能滋润干涸的肺腑,再喝一口就能净化淤积的身体。
主人仍郢倡,和者皆仙才。——主人还是那位郢州的歌妓,和她一起唱歌的人都是神仙般的才华。郢州,今湖北钟祥县一带,相传这里是楚国诗人屈原投江的地方。
笑彼吹与繁,日夕市尘埋。——嘲笑那些只会吹牛说大话的人,他们整天无所事事,最终只能被社会所抛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对匡南王孙爽台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感慨与哀怨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匡南王孙爽台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叹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联“襄王意不怿 ,与客登兰台。”交代了诗人的身份和心情。襄王意不怿,即襄王心中不高兴。与客登兰台,与客人一同登上兰台。兰台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名称,这里可能是指王孙爽的住处或者某种特定的场所。
次联“倚醉纳雄风,披襟呼快哉。”描述了诗人醉酒后的情景。倚醉纳雄风,倚靠在酒醉之中享受大自然的壮美风光;披襟呼快哉,张开衣襟高声呼喊感到十分畅快。这里的“雄风”一词,既形容了自然界的雄浑壮阔,也暗示了王孙爽宅第的宏伟壮丽。
第三联“时无宋大夫,俊语为飘埃。”指出了当时没有像宋玉那样的能言善辩的人。这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才华横溢之人的羡慕和渴望。宋大夫,指宋朝的官员或学者,此处借代了能言善辩的人。飘埃,即浮游在空中的尘土,比喻那些华丽而空洞的话语如同飘游在空中的尘埃一般不值得珍惜。
第四联“朱邸出豫章,阿阁表崔嵬。”描述了匡南王孙爽台的具体景象。朱邸,即红色的大门;豫章,指今天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阿阁,即高耸入云的楼阁;崔嵬,高大的意思。这些描述都展现了匡南王孙爽台的壮丽和辉煌。
第五联“瑶阶拔地起 ,宝楯中天开。”进一步描绘了匡南王孙爽台的壮丽景象。瑶阶,即玉石砌成的台阶;拔地而起,形容其气势磅礴如山岳般巍峨。宝楯,即精美的栏杆;中天开,意味着它高耸入云直达天际。
第六联“一叶将秋气 ,疑自匡山来。”通过写秋天的气息和匡山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秋气,即秋日的气息;匡山,即匡庐山,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这里的“疑自匡山来”表明诗人认为秋天的气息是来自匡山的。
第七联“沆瀣日夜零 ,注我芙蓉杯。”描绘了夜晚银河中的沆瀣之气滴落的景象。沆瀣,是一种甘美的露水;日夜零,指夜晚时分的银河中水滴不断落下;芙蓉杯,即用荷花制成的杯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八联“一吸润枯肺 ,再举化浊胎。”通过饮酒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句话中的“一吸”、“再举”表示诗人多次品尝这道美食;润枯肺、化浊胎分别指的是润泽干燥的肺部、净化身体上的污浊物质。这里的“再举”可以理解为再次饮酒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通过饮酒来缓解疲劳、滋养身心的愿望。
第九联“主人仍郢倡 ,和者皆仙才。”继续描写宴会的场景。主人,即宴席的主人;郢倡,即擅长歌唱的歌妓;和者,即跟随唱歌的人。这里的“和者”可以理解为宾客们;仙才,即具有超凡脱俗才能的人。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音乐和欢声笑语的宴会场景,展现了宴会主人的艺术魅力和宾客们的才华横溢。
第十联“笑彼吹与繁 ,日夕市尘埋。”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只会吹牛皮而毫无实质内容的人的嘲笑。这里的“彼吹与繁”可以理解为那些夸夸其谈的人;“笑彼”表示嘲笑;“日夕”指白天;“市尘埋”则意味着这些人最终会被社会所抛弃。这个结尾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虚伪和浮华现象的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