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吴昔沴疠,原野何葳蕤。
灵雨从北来,为我日夜滋。
破块将作膏,润枯将作荑。
旱魃何相仇,狂飙中夺之。
一展衡巫云,再展七泽𩆃。
吴民泣相呴,焉用真宰为。
虚矣诅楚言,楚氓仍见私。
【注释】
三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沴(lì):灾害、疫病。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形容生长繁盛。膏:油脂类物质。荑(tí):初生的小草。旱魃(bá):旱神。相仇:相互仇视,互相斗争。衡巫云:衡山的云。七泽𩆃(zhǒu):大泽。楚氓:楚地的百姓。焉用真宰为:哪里用得到真命天子来治理呢?虚矣诅(zǔ)楚言:诅咒楚国的言论已经空虚了。“虚矣”句是说,诅咒楚国的言论已经没有价值了。楚氓:指楚国人民。仍见私:仍然被蒙蔽。
【赏析】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在《序》中说:“邢子愿者,余友也;而其家世居三吴,因以吴人为比。盖比兴之义,非徒托诸比事而已。”可见本诗是借对邢氏的赠别,表达作者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
首联起笔即点“疠”,这是古代对疫病的一个总称,这里指瘟疫流行,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原野何葳蕤”,“葳蕤”,草木茂盛之状,这里指庄稼丰收,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与上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颔联写天降甘霖,滋润万物,使荒年变成了好年景。“破块将作膏”、“润枯将作荑”两句,是说春雨下得及时,滋润着禾苗和萌芽,让干涸的土地重新变得肥沃起来。
颈联“旱魃何相仇,狂飙中夺之”两句,是说干旱的灾魔为何要与它作对?狂暴的狂风又是怎样夺走了它的生机?这两句诗运用想象,把抽象的自然灾害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旱灾肆虐所造成的惨状的愤慨之情。
尾联“一展衡巫云,再展七泽𩆃”两句,是说一场大雨,一下子解除了灾区人民的苦难,使大地重又焕发了生气。“衡巫云”指衡山的云,衡山位于今湖南南部,湘江流经其境,这里借指南方地区。“七泽𩆃”,指的是长江流域的大泽。
全诗通过写久旱逢甘霖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时政黑暗的愤慨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灾情,后半部分写雨后景象,情景交融,浑然而成。诗中多处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灵雨”喻贤人、良才,“破块”、“膏”、“枯荑”等喻人才,“旱魃”、“狂飙”等喻邪恶势力,“衡巫云”、“七泽𩆃”喻贤良的政治环境。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思独特。前人多有咏怀疾苦的作品,但像这首诗这样直接表现作者对时政的不满和愤怒之情的却并不多见。
2.善用典故。“三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灵雨从北来”、“衡巫云”等都出自古人作品中的典故或成句。
3.善于比喻。《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离离原上草”一句,就是一首出色的比喻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