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荡八荒,金陵为帝畿。
带甲五十万,寓宇摄神威。
军实虽徙燕,师名故不移。
留守握中权,今晨大合围。
矛刃相戛扎,四牡何騑騑。
炮火击迅霆,旭日煜旌旗。
壮夫前献伎,丸钩纵横飞。
射士不虚发,一镝贯两豨。
酒酣方陈赏,缯彩溢陵坻。
念当承平世,胆勇不获施。
俯仰金汤固,焉用封侯为。

【译文】

高皇荡八荒,金陵为帝畿。

带甲五十万,寓宇摄神威。

军实虽徙燕,师名故不移。

留守握中权,今晨大合围。

矛刃相戛扎,四牡何騑騑。

炮火击迅霆,旭日煜旌旗。

壮夫前献伎,丸钩纵横飞。

射士不虚发,一镝贯两豨。

酒酣方陈赏,缯彩溢陵坻。

念当承平世,胆勇不获施。

俯仰金汤固,焉用封侯为。

【注释】

  1. 高皇:指朱元璋。
  2. 金陵:今南京,古代称为金陵。
  3. 帝畿:天子的国都或京城。
  4. 燕(yān):地名,位于今北京附近。
  5. 中权:朝廷的权力中心。
  6. 陈:陈列、展示。
  7. 朝:早晨。
  8. 矢石:箭和石头。
  9. 騑(máo):马奔跑的样子。
  10. 迅霆:迅速的雷声,比喻炮火的猛烈。
  11. 彘(zhì):猪的一种。
  12. 缯(zēng):红色丝织品。
  13. 陵:(líng)地名,在今安徽淮南附近。
  14. 施:施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朝建立后不久,即洪武初年所作。当时,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南京称帝,他以武力平定了全国,统一了中国,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因此,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通过战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权力。
    首联两句,描绘了朱元璋如何通过征战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将南京建为都城,使之成为天下的中心。
    颔联两句,继续描述了朱元璋的军队强大,拥有五十万士兵,并且拥有极高的威望。同时,他还保留了军队的名义,没有改变它。
    颈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朱元璋的军队如何在战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威力,他们的矛与刀相互摩擦,如同闪电一般。同时,他们的战斗也如同雷霆一般迅猛。
    尾联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既然已经生活在和平的时代,那么就不应该再使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而是应该寻求和平的方式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这首诗通过对明太祖朱元璋征战过程的描写,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