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呼石,石不点头。
指石为禅,禅笑不休。
禅亦强名,况石赘疣。
石在汝臆,滞汝西游。
曷不椎碎,置之东流。
自在无碍,荡荡悠悠。
汝既坚顽,如石水投。
取指譬月,求剑刻舟。
石言则妖,我何哓哓。
飞霰洪垆,才点即消。
石禅斋诗
以禅呼石,石不点头。
指石为禅,禅笑不休。
禅亦强名,况石赘疣。
石在汝臆,滞汝西游。
曷不椎碎,置之东流。
自在无碍,荡荡悠悠。
汝既坚顽,如石水投。
取指譬月,求剑刻舟。
石言则妖,我何哓哓。
飞霰洪垆,才点即消。
译文:
以“禅”字称呼石头,但石头不点头。把石头比作禅宗,禅宗却嘲笑不止。强行给石头起名字,更显得石头像赘疣那样多余。石头在你心中占据位置,阻碍了你去西方的修行。为什么不把它砸碎,让它随河水向东流淌?它自然自在无碍,自由自在、飘然洒脱。你既然坚硬固执,就像石头遇到水会下沉一样。试图用手指去比喻月亮,用剑刻舟求剑。石头如果说有妖怪,我为什么要争辩呢?雪花飘落就像洪炉中的火,一触碰就消失无踪。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人与石头的对话和互动,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和执着的追求的反思和批评。首句”以禅呼石,石不点头”,用“禅”字来形容石头,意在指出,石头并不接受人的称谓,而是保持它的本来面貌。接着,”指石为禅,禅笑不休”,进一步将石头比喻为禅宗,暗示石头的沉默和坚韧。然而,这种比喻并未得到石头的认可,反而引发了禅宗的嘲笑。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与石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石在汝臆,滞汝西游”,形象地表达了石头对人的干扰和阻碍。”曷不椎碎,置之东流”,则是人的一种无奈之举,试图将石头打碎以便继续前行。最后一句”自在无碍,荡荡悠悠”,则是对石头本性的描述,表明石头本身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存在。
整首诗通过人与石头的对话和互动,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观念和执着的追求的反思和批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解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