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被天,冠此王圻。
吾王不游,民何以怡。
循览灵囿,亦有灵台。
灌木崇霄,祥卉覆阶。
白云英英,黄鸟喈喈。
育物对时,靡悰不谐。
陋彼田齐,周文是仪。
这首诗是应襄王之教而题于观囿榭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周文王的敬仰之情。
首句“阳春被天”意为春天来临,阳光照耀大地。这里的“被”字表示覆盖、笼罩的意思,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到来给大地带来的温暖气息。接着,“冠此王圻”中的“冠”字有覆盖、笼罩之意,意味着这美好的春天覆盖了整个王畿地区,即整个国家。
第二句“吾王不游,民何以怡”表达了诗人对于君王不游览的担忧。在这里,“怡”字表示愉快、快乐的意思,诗人担心如果君王不外出游玩,那么百姓将无法享受到春天的美好,生活也将变得沉闷无聊。
第三句“循览灵囿,亦有灵台”,描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看到了一座座宏伟的建筑。这里的“灵囿”是指皇家园林,“灵台”则可能指的是某种具有神奇力量或象征意义的建筑物。
第四句“灌木崇霄,祥卉覆阶”,继续描绘了园内景色的美丽。这里的“崇霄”指的是高大的树木,“覆阶”则指花草覆盖着台阶。这些描述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世界。
第五句“白云英英,黄鸟喈喈”,以天空中的白云和鸟儿的鸣叫声来表达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这里的“英英”形容云彩洁白如玉,“喈喈”则是黄鸟鸣叫的声音,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觉。
第六句“育物对时,靡悰不谐”,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季节变化相协调的道理。这里的“育物”指的是养育万物,“对时”则是顺应季节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赞美。
最后一句“陋彼田齐,周文是仪”,以田齐和周文王为例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里的“田齐”指的是齐国的国君田常,他曾经用武力统一了诸侯国。而“周文”则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他在位期间实行仁政,使得天下安定繁荣。诗人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统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稳定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应襄王之教为题,通过描绘春日园景和自然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通过对不同统治者的评价来表达自己对于政治和治理的看法。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