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斑,离其母,来遨游田间。田间多稻禾,人于其所复张罗。
倏忽被絷,不能高飞。前有鸟,乃是其母,羽毛摧披大堪哀。
迫欲救之已焉哉。相咎此稻禾,为生复为菑。曷不睹南溟垂天之鸟,千里万里一徘徊。
虽有矰缴,青天曷猜。

【译文】

雉子斑,离开了母亲。它来到田间,四处游逛。田间的稻谷长得郁郁葱葱,农民又在那里张罗着收割。

突然被网捕获,不能高飞。前面有一只鸟是它的母亲,羽毛已破不堪再飞翔。

迫不得已去救助,却无能为力了。责备那田里的稻禾,既为生又成灾。为什么不看到南方大海中的大鸟,在天空中万里飘荡。

虽然用弓箭射箭,但青天怎能猜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汉乐府诗,属于《铙歌十八曲》的第十三篇。“铙”是一种古代乐器,用金属制成,形似圆盘,上设钮,中间开有孔,可以套在头上或挂在马颈上。“铙歌”,即以演奏铙为主的军乐歌。“朱鹭”,即朱鹭鸟,传说为尧时的圣禽,鸣声清越动听,故又名“虞歌”。本诗以朱鹭自喻,抒发了作者因遭受不白而愤慨不平的情绪。

前四句写雉子斑离开母后的所见所闻。雉子斑离开母后,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田间。这时田野里一片繁忙景象,人们正忙于收割稻田。突然,雉子斑被网捕捉,无法高飞远走。此时,雉子斑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多么危险。

五至八句写雉子斑被捕获后的情景以及作者对田里的稻禾的责备和感叹。雉子斑被网捕捉后,感到十分无助,只好向田里的稻禾求救。然而,稻禾们并不关心它的处境,只顾低头吃食。这时,一只母鸟飞来,将受伤的雉子斑救起,并安慰它说:“快到我的巢穴里吧!”

雉子斑还是感到十分难过,它埋怨稻禾们:“你们既为生又成灾。为什么不看到南方大海中的大鸟,在天空中万里飘荡呢?虽然用弓箭射箭,但青天怎能猜透呢?”

最后两句写作者对田里的稻禾的责备和感叹。尽管田里的稻禾们只是低头吃食,没有帮助自己的朋友,但作者仍感到十分生气。他愤怒地质问这些稻禾:“你们既是生长之物,又是祸害之物,为何还要这样下去呢?”

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将田里的稻禾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同时,通过描写雉子斑被捕、获救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