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寝传遗教,分香更系情。
履犹明主迹,弦是向时声。
寂寞无新故,荣华有重轻。
尚疑仙乐动,别院夜相迎。

【注释】:

铜雀伎:一种歌舞曲名。

奉寝传遗教:指曹操曾为汉献帝封魏王,以“丞相”位让汉献帝刘协,而刘协只做了一年皇帝便去世了,所以这里说“奉寝传遗教”。

分香:指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的与洛神相会的场景。洛水之神宓妃是曹植心中的偶像,他对她一见钟情,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和《感甄赋》,其中《洛神赋》里写宓妃赠他的诗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宓妃的形象被后人称为洛神。“分香”即指曹植对洛神的思念之情。“系情”则是指曹操对儿子曹植的爱抚与期望。

履犹明主迹:意思是曹操所留下的足迹就像他所踩过的鞋一样。“履”在这里指的是鞋子(履)。

弦是向时声:这里的“弦”指的是古代琴瑟等弦乐器,“向时声”则是过去的乐声,也就是指过去的时代的音乐。

无新故:没有新鲜的事物,指不再有新奇的事情发生。

荣华有重轻:荣华是比喻富贵荣耀,轻重则指事物的轻重大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荣华富贵有轻有重。

仙乐动:形容音乐美妙如神仙之音。

别院夜相迎:指夜晚时分,别的院落里传来了歌声。

【赏析】:

这首小诗写的是曹植在曹操去世后所作的一首悼念曹操的诗。诗中通过咏叹曹操的遗教、遗风,表达自己对曹操的怀念之情。

首句“铜雀伎”,铜雀台是曹操的游乐场所,也是曹操的陵墓,曹操死后,曹丕将曹操的灵柩迁入铜雀台。因此,铜雀台又成了曹操家族的象征,曹植在这里用“铜雀伎”来指代曹操,是说曹植继承了曹操的遗教,继承的是曹操的遗志。“奉寝传遗教”,是说曹操生前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政策,都被曹植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分香更系情”,是说曹植对曹操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了。

中间四句,都是写曹操的遗教和遗风。曹操生前曾为汉献帝封魏王,后来,他把帝位还给了汉献帝,自己当上汉朝的丞相。曹操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汉朝已经名存实亡,他希望恢复自己的势力,再做皇帝。曹植却认为曹操这样做是不义的,是违背道义的。他劝谏曹操说:“昔周公摄政,管、蔡疑焉;今君拥天子,臣拥诸侯,何乃不能也!”这就是所谓的“清议”。曹丕即位后封曹植为陈王,但曹植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仍想继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四句诗就是对这种思想的具体阐述,诗人说:“履犹明主迹,弦是向时声”,就是说曹操当年所制定的那些制度、政策,仍然像当年的明主那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依然能够指导着人们去生活、去做事。“寂寞无新故,荣华有重轻”,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曹操去世已有多年,但人们对他的思念却从未断绝过,因为他的业绩已经被人们铭记在心中。至于荣华富贵,它既有轻重之分,又有好坏之辨,所以说“尚疑仙乐动,别院夜相迎”。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曹植自己并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但他对曹操的这种精神却十分钦佩,因此每当听到其他院落传来的歌声时,都会想到曹操当年那种高洁的品格。

此诗最后两句是对全诗的总括,诗人说:“尚疑仙乐动,别院夜相迎”,意思是说曹植对曹操的思念之情如同仙人弹奏的乐曲一样动人心弦,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曹植就会想起曹操当年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此诗通过对曹操遗教、遗风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曹操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