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桐在秋色,秋色在丝桐。
一弹鬒已变,何烦奏曲终。

译文

忧愁之时独自沉吟,丝桐的音色与秋色交融。
一弹《鬒丝》便已将愁绪染上,又何必弹奏到曲终?

注释

  1. 忧且吟:指诗人因忧虑而作的诗。
  2. 丝桐:古代弦乐器的一种,用桐木制成。
  3. 秋色:秋天的色彩。
  4. :指黑发、青春。
  5. 奏曲终:演奏完毕。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深沉哀愁的诗作,通过对“丝桐”和“秋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1. 第一句:“丝桐在秋色”,通过“丝桐”与“秋色”的结合,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暗示着秋天的气息伴随着琴声弥漫开来,增添了一份凄美的情调。这里的“秋色”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述,也隐喻着岁月的流逝、青春的逝去。

  2. 第二句:“秋色在丝桐”,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和联想。秋色的宁静与悠扬的琴音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这里的“秋色”不仅是色彩上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代表着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伤。

  3. 第三句:“一弹鬒已变”,通过“一弹”这个动作,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而“鬒”在这里既是青春的代名词,也是生命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奈。

  4. 第四句:“何烦奏曲终”,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升华。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认为没有必要为了追求一个完美的结束而不断尝试,因为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珍惜。这里的“奏曲终”不仅是指乐曲的结束,更是指人生中的某种状态或阶段。

这首诗通过对“丝桐”和“秋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深沉的哀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