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诏三传湿紫泥,洪河千里奠金堤。
儆当洚水逢沧水,功拟玄圭陋白圭。
忧国岂知潘鬓改,济川疑傍传舟栖。
河渠书就劳相寄,回首台端望不迷。

诗句解释与赏析#### 首句:徵诏三传湿紫泥,洪河千里奠金堤。

  • 徵诏三传: 指诏书三次传递,显示了皇帝的圣旨和对此事的重视。
  • 三传: 通常用来描述诏书的传递过程,这里特指从中央到地方的三次传递。
  • 紫泥: 是古代用于书写诏书的封泥,颜色通常为黑色或紫色。此处可能象征着尊贵和重要。
  • 洪河千里: 描述的是黄河的广阔和流经的地域之长。
  • 奠金堤: 意味着在黄河上建立或加固堤坝,以预防洪水泛滥。

次句:儆当洚水逢沧水,功拟玄圭陋白圭。

  • 洚水: 指的是洪水,常与河流泛滥有关。
  • 沧水: 可能是指另一种洪水,具体名称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 玄圭、白圭: 古代帝王使用的玉圭,玄色象征天,白色象征地,此比喻可能用来形容治理洪水的重要性及其对天地的重要性。
  • 无功: 形容潘公治河的功绩虽高但却未被广泛认可或赞扬。

第三句:忧国岂知潘鬓改,济川疑傍传舟栖。

  • 潘鬓改: 意指潘公(即潘美)因年老而头发变白,反映了其辛勤工作和为国家付出的努力。
  • 济川: 指渡过江河,引申为人在困难中帮助他人,这里比喻潘公助人为乐的精神。
  • 传舟栖: 可能是指船只因风浪无法继续前行,需要依靠其他船只协助,暗示潘公在关键时刻得到了别人的帮助。

尾句:河渠书就劳相寄,回首台端望不迷。

  • 河渠书就: 描述了完成河渠建设的工作。
  • 相寄: 表示向上级汇报工作,请求指导。
  • 回首台端: 台端可能指的是上司或朝廷。这里的“回首”表达了对过往努力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 望不迷: 表明尽管前路可能会有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初心和信念,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综合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潘公治河的辛勤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潘公的敬仰之情和对其治国理念的支持。整首诗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了诗人的情感真挚和对国家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