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江濆引素旌,楚歌凄断不胜情。
拔山力尽名空在,填海魂消气尚生。
星陨故当五丈垒,鹤鸣无复八公兵。
怪来白浪兼天涌,多恐英雄怒未平。
【注释】
挽高前江:指诗人挽高前江去。挥使:指高前江为某官,有使臣之责,故称“挥使”。勤事:勤于政事。没于海:溺死于海水之中。
江濆:即江边。引:扬起。素旌:白色的旌旗。楚歌:指楚国的歌声。凄断:凄凉悲切。不胜情:难以抑制的感情。
拔山:语出《庄子·天下》:“吾愿世安且治,不用兵革。”力尽名空:形容力量用尽,声名已落。在:存在。填海:语出《列子·汤问》:“河伯曰:‘若物之外复有天乎?’北海若曰:‘可!’曰‘异则异是,同则俱。”魂消气尚生:精神虽死,气息犹存。星陨:比喻死亡或陨落。故当五丈垒:意谓星陨之地应是五丈高的土台。鹤鸣无复八公兵:指鹤鸣之处没有八公(指八位仙人)的兵马。怪来白浪兼天涌:指近来白浪滔天的海浪汹涌澎湃。多恐英雄怒未平:意思是说多亏了那些英雄们怒气未平。
译文
高前江挥挥动着手中的白旗,在江边引路,楚地的歌声凄凉而悲切,使人无法抑制感情。他虽然竭尽全力,但名声却已经消失。他死后葬在大海之上,灵魂虽然消逝,但精神仍然留存。他死去的地方,星坠如雨,仿佛是五个丈余高的土堆,鹤鸣之声也再没有了八公的兵马。近日的白浪翻腾,汹涌澎湃,令人胆战心惊,不知英雄们的怒气是否还没有平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生前政绩的怀念和对友人英年早逝的哀悼。诗的前二、四句写高前江的政绩及死讯传来时人们的心情。后二、四句写送葬路上的情景和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全诗构思缜密,语言流畅洗练,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高前江在唐肃宗时期担任过岭南节度使,曾平定交趾叛乱,收复南诏,并曾奉命与回纥联军一起进攻吐蕃、南诏等部,因此受到朝廷重用。此诗就是诗人送行时写的悼念文。诗人以极其沉痛的心情表达了对高前江的哀思。诗的开头两句“挥泪江濆引素旌,楚歌凄断不胜情”,描绘出一幅送别友人的感人场面:诗人挥泪送别挚友高前江,高举着素净的旗帜,楚地的歌声响彻云霄,使人悲痛欲绝。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高前江生前的政绩,又写出了当时人们送行的悲情。接着诗人写送别途中的景象:“拔山力尽名空在,填海魂消气尚生。”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高前江的政绩及其影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人还巧妙地将高前江的事迹与自己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表达了对高前江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星陨故当五丈垒,鹤鸣无复八公兵”则是诗人对高前江的颂扬和哀悼。诗人用“星坠”、“鹤鸣”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高前江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高前江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